"菜姑"往生32年不腐終塑金身
肉身被發現時頭髮還保留完整
漳州龍海九湖林前岩遷移墳墓時發現一具完整女屍,出缸時肉身未朽,
據悉為當地一名“菜姑”,寺廟將為其塑金身
早報訊 (記者林澤貴 文/圖)漳州市龍海九湖鎮林前岩(普門寺)近日在遷移寺廟周邊墳墓時發現了一具“菜姑”(閩南民間在家修行的女性)的遺體,令人驚奇的是,“菜姑”的肉身未朽依然完好,穿戴完整,甚至連頭髮和手腳的指甲也非常完整地保留了下來。第一時間在場的當地居士鄭德明說,剛從缸里抬出時,“菜姑”屍首膚色如初,關節尚能活動。
肉身出缸時
肩膀可上下抖動
昨天上午,記者聞訊趕往林前岩。林前岩發現“菜姑”不朽肉身的消息早已在林前岩山腳下的林前村傳開了,一路上不少村民都在議論此事。
廖德雁師傅為肉身纏上紗布
在林前岩的一處空地上,“菜姑”的肉身被專門供奉在一個臨時搭建的棚屋裡。只見“菜姑”的不壞肉身坐在桌子上,呈打坐姿勢,頭部被固定在一根木棍上。供桌旁的地上還放着一個已被打破的缸,缸底墊着幾件已經有點發灰的衣物,鄭德明居士說“菜姑”的肉身原先就是盤坐在這個缸里。
來自台灣南投的師傅廖德雁正忙着往遺體上纏紗布。從尚未纏上紗布的部位來看,“菜姑”的遺體呈土褐色。
廖師傅原先專做佛像雕塑,此次被寺里邀請來幫忙處理“菜姑”的肉身。“從缸底被請出的時候,‘菜姑’的肉身非常輕,而且非常柔軟,肩膀還可以上下抖動!”廖師傅說,“菜姑”的肉身十分完好,完全是一具皮包骨的乾屍,剛出缸時膚色呈橘黃色,頭部朝下。 往生32年不腐
後人欲為其塑金身
“往生后肉身不朽,佛家稱為全身舍利!”普門寺(林前岩)心霖法師介紹說,這種不朽的肉身被認為是通過戒定慧熏修而得的。因此,給“菜姑”的肉身雕塑金身進行供奉,可以提供一個好的榜樣,同時也可以更好地保護肉身。
心霖法師說,上個月30日上午10點多,林前岩在遷移寺廟周邊的一些墳墓時,家屬無意中打破其中一個墳墓中裝遺體的缸,結果發現遺體的臉部還有肉,頭髮臉部都完好無損,而且遺體頭上仍挽着一個髮髻。接到家屬的反映后,心霖法師立即向寺里的明乘長老稟報,明乘長老認為這非常難得,便建議家屬將這個“菜姑”的不壞之身保存下來,並塑成金身。
據了解,“菜姑”俗家姓名為陳珠,32年前往生,享年72歲。因為“開缸后,發現修行得肉身不壞”,目前“菜姑”的後人已經簽名具書,委託寺廟對“菜姑”的肉身進行“飾漆保存”,雕塑金身。隨後,寺里立即從廈門、廣州請來一些專業技術人員,對“菜姑”的肉身進行處理。 廖師傅先用紗布將“菜姑”的肉身包起來,然後還要再包一層麻布,防止肉身繼續腐化。“為肉身貼金工序細膩複雜!”他說,雕塑金身前還有許多道程序,簡單的也要塗四五次生漆,漆成黑色,經過打磨后才可以進行貼金。金箔、生漆和肉身相融一體,貼金幾遍后,“菜姑”的肉身將是金黃色的,整個過程至少需要半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延伸閱讀
漳州“肉身佛”被偷到日本
針對林前岩的發現,心霖法師表示,肉身不腐一般都需是持戒、修行者方能做到,但是在入缸之前,一般都會做一些技巧處理,比如放入石灰、木炭等有助於將水分抽乾的東西,“當然也有些是沒有通過任何技巧處理,暴露在空氣中的,這需要很高的修行才能做到”。
心霖法師說,不管是哪一種方式入缸,修行者生前一般都需要是吃素的,才能做到死後肉身不腐,“吃素有助於排毒,身體血液也會比一般人清”。
據介紹,“菜姑”是閩南民間對於在家修行女性的一種稱呼,這類人一般不落髮,單身一人,有些甚至有過婚嫁。相對其他地區,這類修行者在閩南地區會比較多,“按照正統語言應該稱之為居士。‘菜姑’,意思只是說她們平常不沾葷,只是吃素的意思而已”。 記者還了解到,圓寂后肉身完好的,此前在漳州已有先例,在漳州市龍文佛光寺就有一具肉身和尚金身。漳州享年116歲的老和尚妙智法師,圓寂三年後肉身仍然完好,他的弟子們於是專門從佛教聖地九華山請來師傅為老和尚的不壞之身貼金。
此外,20世紀初,漳州市龍文區步文鎮步文村玄壇宮自然村就有一座古廟,名為“活佛宮”,歷史上就曾供奉着一尊珍稀的“肉身和尚”。據記載,1911年夏天的一個凌晨,以牙醫身份在漳州一帶巡遊的日本人山崎彪父子,趁村裡人不備,將“肉身和尚”運出廟,而後從廈門載到了日本。此後,這尊“肉身和尚”就一直在日本被廣大信徒供奉着,再也沒回過故里――中國漳州。漳州政協委員此前曾多次提出提案要早日迎回“肉身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