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蓮花峰道學院辟穀訪道記(16)

道學

蓮花峰道學院辟穀訪道記(16)

  隨着蓮花峰的道學院的修建,以及這裏的旅遊景點的開發,白水村的农民的收入會大大增加,“農家樂”餐飲與住宿,會成為农民的收入的主體。這是褚村長所看好的。他的眼光不錯。我看了一些地方,感到白水村的自然景觀非常美,下面就是瓊台仙谷。人在仙山福地,只要有向道之心,總會受益的。褚村長說自己從小對道教感興趣,喜歡道教,支持張高澄道長的工作。我們都叫他“大護法”,是張道長的護法,沒有他的支持,很多工作做起來很困難。他對張高澄道長讚揚有加,說他為人好,大氣,給村裡幫忙辦事,信譽非常好。聞玄真道長也是這樣的,給凝真宮所在的村裡辦事,這樣,會獲得村民的支持。這何嘗不是張道長和聞道長的道行?很多人以為道行就是神通,這是片面的,一個人的人品、見地、事功、文章、道術,都是道行的一部分。

  村長的妻子和附近幹活的老張過來一起吃飯,村長夫人的廚藝真好,在城市裡吃不到這樣原汁原味的茄子、豆角、辣椒,沒有塑料大棚,都是土地里自然長出來的作物,吃着有天然的滋味,是我最熟悉的滋味,也是久違了的滋味。村長的好客令人感動,他把一瓶蜂蜜非要送給許女士,要她帶到北京,不能推辭。許女士拿了,回去后要盧先生帶回寧波給家人嘗嘗。村長家的地上堆着土豆,要盧先生撿一袋子好的帶回去。盧先生說要三四斤就行了。村長愛喝酒,我說下次來桐柏宮一定給他帶北京正宗的二鍋頭。村長愛抽煙,他說,“咱覺悟高着呢,在外面的公共場合絕不抽煙,回家抽。”他還說,老婆嫁給他,受苦了。晚上多說幾句好聽的,老婆就高興了。經常有客人到村長家吃飯,有一次趙寧道長帶來了十幾個人來吃飯,吃純素,走時還要帶上土豆。大家喜歡在這裏吃飯。

  吃飯時,天下雨了,飯後,雨還未停,小易覺得累了,就到樓下休息。我和村長、盧先生、許女士在一起聊天。雨時晴時下,村長說,不要緊,這裏的天氣他清楚,兩點出發,一會兒雨就晴了。

  兩點,雨停了,我們立馬出發,開山到山腳下便步行上去。村長指着一片楊梅林說,“走,采楊梅去。”我說,還是先看蓮花山吧。一路走走停停,說說笑笑。在瓊台仙谷,也有農夫出售自家的楊梅。楊梅在本地價格也很貴。早先我沒見過楊梅樹,小時候語文課本里有浙江老作家王魯彥寫的《我愛故鄉的楊梅》,對北方人,只能想象楊梅。後來在北京,妻在夏天買楊梅回來。蓮花山上,到處是農家的楊梅林、茶園,野生的楊梅隨處可見。青石鋪的山路,路邊的白蘑菇撐起可愛的小傘。昨天和小易採過蘑菇,小易見了要采,村長說,“不能隨便采,我看了說能采才能采,下面白的可以吃,黑的有毒。”小易採的蘑菇放在塑料袋裡,回到桐柏宮沒吃,也沒打開,第二天我們走時她帶着,我說已經壞了,她還不信,打開一聞,果然壞了。這就是生命之理,長在地上就與天地之氣相通,就有生命力,離開大地,很快就壞了。

  兩位女士走得累,就歇一會,我要她們隨時回首看看山,好山好水常在回首之間。我過去並不看風水,只是因為需要翻看了一本書,就明白了風水的道理,原來如此高深,又如此簡單,快速的理解的基礎恰恰是我二十餘年對《易經》的研究,以及對丹道的體悟,從形而上入手,轉而到道術,反倒簡單,就說看風水最關鍵、最重要的望氣之術,我上高中時就能望山川天地之氣,看了風水之書,很快理解了其中的道理。實際上我是今年4月才看風水之書,而我小時候翻閱過家藏的古本《地理五訣》,家父懂風水,但從不外用,去年楊孟欣說我父親的墳地的風水不是盡善盡美,楊孟欣的風水術高明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我和他初次見面,他只看了我一眼就說出了我的一些情況,很准,說出了我父親墳墓的格局,簡直如同親眼所見,實際上他人在北京,我父親的墳墓在甘肅老家的農用地,他還能準確地說出我父親墳地旁的小路和不遠處的溝。這樣的風水術近乎神通的地步。我多次在博文中寫過此事。當月,我請了精通風水、能通靈的朋友抱龍山主專程去老家看看我父親的墳地,結果他說了,在當地,要選出像我父親墳地那樣好的地方,還很難。雖然有缺陷,但已經是難以尋找的相對的好地方。這地方是我父親生前自己相的。寫這一段,與後面我相地有關,做個鋪墊,以見道家道術和精神。

  我們還沒到蓮花峰,天下起了雨,小易和許女士帶着傘,四個人只好打着傘在楊梅樹下躲雨,褚村長順便摘幾顆野楊梅要我們嘗嘗。還沒到蓮花峰,雨就下來了,古詩句早就寫了,“梅雨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這詩,我小時候就背熟了,這次來到江南才體會到什麼是梅雨,是楊梅季節時連綿不斷的雨,時陰時晴的雨。我望着天,看見雨還在下,突然想起了南宗的雷法何不一試。一試,雨就晴了,直到我們下山,回到桐柏宮,雨沒有下過,我們才順利游完了蓮花峰。具體的妙處不能寫,免得別人抓把柄,也可以看成巧合。可能就是巧合。但我體驗到了南宗自陳泥丸、白玉蟾所傳承的雷法的精妙,其實就是“天人感應”的問題,真有天心的感應,心誠則靈,道術的應用就在一念之中。但其中有方法,人與天地萬物的相應、五行的互用互化、五臟與五行的對應、觀想存神的微妙,才是本質。我把所學的南宗雷法的精華寫在《終南修仙記》里了,其中有一個情節,是龍嘯雲和金蟬兒在終南山的一個仙山洞府做法,南宗雷法的口訣全無保留地寫在這一回小說里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小說里找一找。我也記不得在哪一回,口訣留在了書中是千真萬確的。

  我在訪道中體驗道術。我在7月1日這一天喝了很多水,但用不着小解,可以嘗試着把這些水化出去,不通過小解的方式,而通過其他方式化出去,這個化,確實在一念之間,很微妙。這是我訪道中的體悟,具體的方法不能寫,寫了就有局限,只要你修為達到某一個境界,一念之間就能起作用,完全是唯心的。就好比我辟穀時可以整整一天在大熱天喝一點水或不喝水,不覺得口渴,因為,“天一生水”,這是《易經》的道理,先天一氣自然生水,口水不斷,也就不需要喝水了。我寫此文的時候,我的老朋友、能閉息十幾個小時一呼吸的錢教授打電話給我,說他給我的信箱發了一篇雲南的朋友的文章,雲南朋友辟穀,可以七天七夜滴水不進。這就是“天一生水”的道理。老朋友李東是甘肅蘭州人,修鍊,做過很多次轟動世界的實驗,比如夏天,在地表溫度幾乎達到70多度的時候,他徒步穿越死亡之海羅布泊,而且只喝一瓶礦泉水。他告訴我,秘密就在進入功能態,口水不斷,這真是“天一之水”、“天河水”、“上池之水”。道家的奧秘可以通過實修體驗。我還體驗,一天可以喝很多水,但不覺得要通過小解來清理人體多餘的水分。我這裏寫的都是心法,只要懂了,必然受益。如果具體寫了,反倒落謗。

  這是雲遊訪道的妙處,體察、考驗自己所學,磨練自己,驗證道妙。

  我們來到了蓮花峰,太美了,風水之妙,不亞於仙居凝真宮。我對朋友們說,這裏將後會有文仙坐鎮,演道弘法,寫作著述。山有文筆峰的妙處,前面有一潭碧水,是個小湖泊,水德碧綠,像翡翠,也像文人的一方硯台,藍天倒映水中,山形如卧虎,林木鬱郁蔥蔥,而修建房子的地方,自然天成,妙不可言。我對張高澄道長佩服不已,十年前他就相中了此地,以極低的價格徵用了此地,真是慧眼照未來啊。南宗的形勝,道教的興盛,有希望了。看到這樣的好山好水,我內心充滿感動。回到桐柏宮,我向張高澄道長談起看地的感受,他說,這個地方是四川一位出家的高道李爺看的,李爺的風水術在道教界是知名的。他相中的地方都是風水寶地。我也敬佩張高澄道長發心在這裏建道學院,在這樣清靜、安寧、優美的地方建道學院,學子身在名山,身心受江山的陶冶,自然能體會天地人的道理,自然能修鍊身心靈的精華,自能得道。

  我訪道天台之前、之中、之後,翻閱了很多有關歷史文獻,知道唐代高真恭弘=叶 恭弘藏支在蓮花峰修建過“蓮峰道院”,而高道司馬承禎就在此地修鍊,司馬承禎墓業在此山,我們還遙望過。宋代大詩人范成大也有詩寫這裏的道脈與風光,有詩云:

  天台一萬八千丈,蓮花峰在諸峰上。

  峰前結屋屋打頭,獨有幽人自來往。

  湖海雲遊二十春,歸來還做住庵人。

  漫山苦賈食無盡,繞屋長松為四鄰。

  丹訣三千滿雲笈,往來且喜無交涉。

  清晨石上一爐香,此時天地昏忻合。

  (注:苦賈的“賈”字有草頭,電腦字庫所無。)寫的正是在蓮花峰隱居的得道之人的風采。真想在晚年和妻來此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