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神話傳說――鳳凰

神話傳說

    鳳凰,亦作“鳳皇”,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總稱為鳳凰,亦稱為丹鳥、火鳥、�A雞、威鳳等。常用來象徵祥瑞,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徵,自古就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


640.webp.jpg


    鳳凰和龍的形象一樣,愈往後愈複雜,最初在《山海經》中的記載僅僅是“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甚至還有食用的記載,《大荒西經》:“沃之野,鳳鳥之卵是食,甘露是飲”,《證類本草》雲“諸天國食鳳卵,如此土人食雞卵也”,宋代鳳髓被列為八珍之一。


神話傳說


    而到最後卻有了麟前鹿后,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頜雞喙,成了多種鳥獸集合而成的一種神物。

    自秦漢以後,龍逐漸成為帝王的象徵,帝后妃嬪們開始稱鳳比鳳,鳳凰的形象逐漸雌雄不分,整體被“雌”化。

    鳳凰共有五種,即五鳳,《小學紺珠》卷十:“鳳象者五,五色而赤者鳳;黃者�g�R;青者鸞;紫者�N�|,白者鴻鵠”,現代網絡有為今人謊造、訛傳的版本,以朱雀為鳳凰中赤者,實為大錯。

    《淮南子》:“羽嘉生飛龍,飛龍生鳳皇,鳳皇生鸞鳥,鸞鳥生庶鳥,凡羽者生於庶鳥。”認為鳳凰是飛龍之子,但《大藏經》有:“嘉羽生應龍。應龍生鳳皇”,認為鳳凰是應龍後裔。

    中文名:鳳凰

    別稱:鳳皇、丹鳥、火鳥、�A雞等

    起源地:中國

    地位:禮記四靈之一

    寓意:吉祥

    鳳凰種類

    “鳳”和“凰”原指兩種五彩鳥,鳳是鳳鳥,凰則是皇鳥,《山海經》曰:有五采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一曰鳳鳥。後世人通常將鳳和凰解釋為雌雄不同的同一種鳥。鳳和凰不是任何現實中存在的鳥類的別稱或化身,是因為有了“鳳凰”這個概念以後,人們才試圖從現實中找到一些鳥的形象,去附和、實體化這種並不存在於現實之中的鳳凰。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認為鳳凰的形象源於朱鳥,而《五行大義》中認為鳳凰屬於朱雀的一種,與網絡上將朱雀歸於五鳳的說法截然相反。

    鳳凰種類繁多,因種類的不同其象徵也不同。傳說中共有五類,即五鳳:

    太史令蔡衡曰:凡像鳳者有五色,多赤者鳳,多青者鸞,多黃者�t雛,多紫者�N�|,多白者鴻鵠。

    除了鳳、凰、鸞三種以外,比較有名的還有�N�|、�g�R、�Q�@、�h�t、翳鳥、�i、鶉、鵠、焉、��、�{雞等別稱或種類,還有說法將大鵬、帝江(帝鴻)、重明鳥也歸到鳳凰之類。各種名稱或種類之間關係密切,說法眾多。

    一般使用“鳳凰”這一稱謂時,僅指鳳和凰,其它歸為鳳凰之類的鳥不能用鳳凰這一稱呼,而應當用其本名。

    鳳的記載

    《論語讖》曰:“鳳有六象九苞。”六象者,頭象天,目象日,背象月,翼象風,足象地,尾象緯。九苞者,口包命,心合度,耳聰達,舌詘伸,色光彩,冠矩朱,距銳鈎,音激揚,腹文戶。行鳴曰歸嬉,止鳴曰提扶,夜鳴曰善哉,晨鳴曰賀世,飛鳴曰郎都,食惟梧桐竹實。故子欲居九夷,從鳳嬉。物飛而生子。

    鸞的記載

    瑞鳥也。

    張華注曰:鸞者,鳳凰之亞,始生類鳳,久則五彩變易,其音如鈴。周之文物大備,法車之上綴以大鈴,和鸞聲也,故改為鸞駕。

    �t�R的記載

    《山海經・南山經》:“(南禺之山)佐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海,有鳳皇、�g�R。”郭璞注:“亦鳳屬。”

    《莊子・秋水》雲:“南方有鳥,其名�g雛,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鴻鵠的記載

    《說文》:“鴻,鴻鵠也。”又:“鵠,鴻鵠也。”王氏句讀雲:“鴻鵠二字為名,與黃鵠別。此鳥色白,異於黃鵠之蒼黃也。”博物志雲:“鴻鵠千歲者,皆胎產。”按:爾雅翼雲:“鵠即是鶴音之轉,後人以鵠名頗着,謂鶴之外別有所謂鵠,故埤雅既有‘鶴’,又有‘鵠’。蓋古之言鵠不日浴而白,白即鶴也。鵠鳴�S�S,�S�S鶴也。以龜、龍、鴻、鵠為壽,壽亦鶴也。故漢昭時黃鵠下建章宮太液池而歌,則名黃鶴。神異經鶴國有海鵠。其餘諸書文或為‘鶴’,或為‘鵠’者甚多。以此知鶴之外無別有所謂鵠也。”

    �N�|的記載

    此鳥為鳳凰之佐。《禽經》雲:鳳之小者,曰�N�|。五彩之文,三歲始備也。

    《國語》曰:周之興也,�N�|鳴於岐山。

    形象習性

    據《爾雅・釋鳥》郭璞注,鳳凰外形特徵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說文解字》載:“鳳之象也,麟前鹿后,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頜雞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崑崙、飲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風穴,見則天下大安寧。”

    鳳凰性格高潔,“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山海經・圖贊》載,鳳凰身負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抱朴子》對此解釋:“夫木行為仁,為青。鳳頭上青,故曰戴仁也。金行為義,為白。鳳頸白,故曰纓義也。火行為禮,為赤。鳳嘴赤,故曰負禮也。水行為智,為黑,鳳胸黑,故曰尚知也。土行為信,為黃。鳳足下黃,故曰蹈信也。”

    南宋地理學家周去非編纂的地理名著《嶺外代答》,對鳳凰所做的記述非常詳細:鳳凰生於南方的丹穴,在邕州(今廣西南寧)人跡不至的高崖之上才會築巢。鳳凰身披五彩羽毛,大如孔雀,百鳥遇之必然圍繞站立。頭頂上的羽冠常盛水,雌雄輪流進食,從不接近人間。還有記錄,鳳凰在兩江地區的深林築巢,產卵以後,雄鳳用木枝混合桃膠,將雌凰封閉在巢穴里,只留下一個很小的氣孔。然後雄鳳尋找食物飼養雌凰,如果得到食物就拆除封蓋,得不到食物就會封堵孔洞將雌凰窒息而死。

    歷史起源

    早期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在嚴酷的自然環境里生存,還不能獨立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釋自身來源,對自然界充滿幻想、憧憬乃至畏懼,崇拜各種比人類更強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這就是圖騰和鬼神產生的社會基礎。

    鳥圖騰崇拜多和太陽崇拜相聯繫。廣為人知的三足烏,原本就是“日中陽鳥”;中國文化遺產標誌所採用的四川金沙“太陽神鳥”金飾也是四隻神鳥圍繞太陽旋轉飛翔的造型。這種對太陽和鳥的雙重崇拜,促生了中國文化一個重要形象――鳳凰的誕生。

    《白虎通・五行》記載:“其帝炎帝者,太陽也。其神祝融,祝融者,屬續。其精為鳥,離為鸞,分三事也。”

    由是可知,在楚人眼中,鳥鸞是他們祖先的使者,而對這二者的崇拜都來源於鳥圖騰信仰。

    鳳凰的起源約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陶器上的很多鳥紋是鳳凰的雛形。1977年,在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了“雙鳥朝陽紋象牙碟形器”。這件器物兩側各有一展翅欲飛的鳳鳥,圓眼,鈎喙,伸頸昂首相望,擁戴着太陽,形象地反映了原始農業發明以後先民對知時鳥和照耀萬物的太陽的崇拜。河姆渡鳳凰一度被考古界認為是中國最早的鳳凰圖案。

    1991年,湖南省洪江市高廟文化遺址出土了一件高直領白陶罐,上面戳印鳳凰圖案,距今已有7400年的歷史。經專家鑒定,沅水鳳凰早於河姆渡鳳凰約四百年,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古老的鳳凰圖案,這一發現為揭開鳳凰“誕生”之謎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白色陶罐的頸部和肩部,有兩隻飛翔的神鳥鳳凰,一隻正面,一隻側面回首,姿態雄健。它們具有神話傳說中鳳凰的鮮明特徵:有冠,有非常長的喙,長頸,有漂亮的長尾。最為奇特的是,兩隻鳳凰的食囊部位還戳印有獠牙、吐舌的獸面紋,顯然此時就已經是一種組合式的神物了。

    鳳凰在歷史上、現實生活中,和龍一樣,是人與神之間的一座橋樑。人類藉助於龍、鳳,溝通和大自然的聯繫。

    鳳凰是原始社會的人類對神靈的虔誠、崇仰、頂禮膜拜而創造出來的一種神性的動物。

    龍、鳳同為中華民族兩大圖騰系統,崇鳳是一種濃厚的民族情結。中國人賦予了鳳凰很多美好的特徵:美麗、吉祥、善良、寧靜、有德、自然。但鳳凰也不是憑空創造,從高廟文化遺址發現的鳳凰圖案來看,它的原形和孔雀有很大關係。

    鳳凰的動物學原型,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混合體。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何新1987年和2004年發表的《談龍說風》一書列舉的證據和論證論述,鳳凰的原型動物是大型鳥類,主要是大鴕鳥。

    現代發展

    鳳鳥作為一種現實與理想相結合的飛禽,在經過了漫長的歷史演變,已成了納福迎祥、驅邪禳災的象徵。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中華民族精神理念的象徵和審美形式的體現。在經歷了數千年演變的鳳紋藝術,今天仍在不斷創造着新的形式。

    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鳳凰的形象作為火炬接力的標誌設計,象徵通過火炬接力把北京奧運會吉祥美好的祝福傳遍全中國,帶給全世界。火炬接力圖形所選鳳紋出自傳世寶物明代御賜秦良玉平金銹龍鳳袍。明代巾幗英雄秦良玉請纓抗清,威震四海,屢立戰功,聲名遠揚,為後世傳頌。此件龍鳳袍,就是皇帝為獎勵她在作戰中的勝利而御賜的。火炬接力圖形是將鳳紋與祥雲紋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虛實相間。

    香港鳳凰衛視的台標成功地借鑒了中國傳統的鳳凰紋樣,並採用中國特有的結構形式,一鳳一凰振翅高飛,同時用兩隻飛翔盤旋的鳳凰形象代表了兩種不同文化的互補和交融,將媒體的特點充分表達。

    價值意義

    一、鳳凰是“華貴、偉岸、進取、太平”的象徵

    鳳凰是人們心目中的瑞鳥,天下太平的象徵。古人認為時逢太平盛世,便有鳳凰飛來,風的甲骨文字和鳳的甲骨文相同,即代表具有風的無所不在和靈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為至高至上之意。

    二、鳳凰是愛情的象徵

    鳳能給人們帶來幸福和吉祥,自然也包含了愛情的幸福。於是,鳳有了象徵愛情的涵義。後來就被人們用來祝賀婚姻美滿,比喻夫妻和諧。在唐代,銅鏡有《美鳳銜同心結圖》,即鳳嘴上銜同心結象徵幸福的愛情,以示夫妻同心相愛。由此可見,隋唐時期已較普遍地將同心結象徵夫妻恩愛。到北宋,還流行以贈送鳳釵來定情,而鳳釵是婦女的一種首飾。男女訂婚,女方多以鳳釵贈與男方,以表示自己對“到了明代,男女結婚時,女方穿的禮服也配有鳳冠,鳳冠上點綴着鳳凰,並掛有珠寶等。到了現代,人們仍把鳳作為愛情的象徵,結婚點鳳龍花燭,剪貼鳳形圖案等。

    

    三、鳳凰有“和”的象徵意義

    在中國文化中,鳳凰形象不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類社會之“和”。“鳳凰“五色”後來就被看成是古代社會和諧安定的“德、義、禮、仁、信”五條倫理的象徵。”其次,鳳凰在民間自古就代表着和美、和諧。愛情的忠貞。此外,鳳凰作為一種和諧觀念的精神與物質載體。從發展上來看,它又是一個多元化的產物,是建立在巫術與鳥圖騰的結合之上,融合各個時代與不同部落所崇拜的圖騰。其次,它是一個“二合一”的對立統一體,同時可以說,鳳凰文化的和諧理念涵蓋了生活的社會與物質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和”的這種鳳凰形象特性的運用,在有關鳳凰的成語中也被經常運用。

    四、鳳凰是“權力”的象徵

    在先秦時期,鳳凰的圖案出現在權力的象徵玉器和青銅器上,後世又逐步成為皇家獨佔御用的紋飾,出現在各種皇宮建築,使用器物之上,並以禮制和法律的形式予以維護。

    五、鳳凰是華夏民族的精神圖騰

    和龍一樣,鳳凰也是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隨着社會的進步,鳳的象徵意義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人們不再把鳳當作專制皇權的象徵,而是把它當作民族文化的象徵。在距今約六、七千年前的中國原始彩陶文化中,就有鳳形象的雛形。在距今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商代青銅器上也出現了鳳紋。以致在以後中國歷代的裝飾藝術中,都創造出許多以鳳為題材的藝術珍品。這些以鳳紋為題材的藝術作品是傳統藝術的代表,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審美趣味。從龍鳳藝術的角度來看,鳳的藝術形象給人們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與龍一樣,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即可以說,華夏民族也是鳳的傳人。

    價值意義

    一、鳳凰是“華貴、偉岸、進取、太平”的象徵

    鳳凰是人們心目中的瑞鳥,天下太平的象徵。古人認為時逢太平盛世,便有鳳凰飛來,風的甲骨文字和鳳的甲骨文相同,即代表具有風的無所不在和靈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為至高至上之意。

    二、鳳凰是愛情的象徵

    鳳能給人們帶來幸福和吉祥,自然也包含了愛情的幸福。於是,鳳有了象徵愛情的涵義。後來就被人們用來祝賀婚姻美滿,比喻夫妻和諧。在唐代,銅鏡有《美鳳銜同心結圖》,即鳳嘴上銜同心結象徵幸福的愛情,以示夫妻同心相愛。由此可見,隋唐時期已較普遍地將同心結象徵夫妻恩愛。到北宋,還流行以贈送鳳釵來定情,而鳳釵是婦女的一種首飾。男女訂婚,女方多以鳳釵贈與男方,以表示自己對“到了明代,男女結婚時,女方穿的禮服也配有鳳冠,鳳冠上點綴着鳳凰,並掛有珠寶等。到了現代,人們仍把鳳作為愛情的象徵,結婚點鳳龍花燭,剪貼鳳形圖案等。

    三、鳳凰有“和”的象徵意義

    在中國文化中,鳳凰形象不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類社會之“和”。“鳳凰“五色”後來就被看成是古代社會和諧安定的“德、義、禮、仁、信”五條倫理的象徵。”其次,鳳凰在民間自古就代表着和美、和諧。愛情的忠貞。此外,鳳凰作為一種和諧觀念的精神與物質載體。從發展上來看,它又是一個多元化的產物,是建立在巫術與鳥圖騰的結合之上,融合各個時代與不同部落所崇拜的圖騰。其次,它是一個“二合一”的對立統一體,同時可以說,鳳凰文化的和諧理念涵蓋了生活的社會與物質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和”的這種鳳凰形象特性的運用,在有關鳳凰的成語中也被經常運用。

    四、鳳凰是“權力”的象徵在先秦時期,鳳凰的圖案出現在權力的象徵玉器和青銅器上,後世又逐步成為皇家獨佔御用的紋飾,出現在各種皇宮建築,使用器物之上,並以禮制和法律的形式予以維護。

    五、鳳凰是華夏民族的精神圖騰

    和龍一樣,鳳凰也是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隨着社會的進步,鳳的象徵意義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人們不再把鳳當作專制皇權的象徵,而是把它當作民族文化的象徵。在距今約六、七千年前的中國原始彩陶文化中,就有鳳形象的雛形。在距今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商代青銅器上也出現了鳳紋。以致在以後中國歷代的裝飾藝術中,都創造出許多以鳳為題材的藝術珍品。這些以鳳紋為題材的藝術作品是傳統藝術的代表,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審美趣味。從龍鳳藝術的角度來看,鳳的藝術形象給人們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與龍一樣,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即可以說,華夏民族也是鳳的傳人。

    傳說典故

    鳳棲於梧

    梧桐為樹中之王,相傳是靈樹,能知時知令。《聞見錄》:“梧桐百鳥不敢棲,止避鳳凰也”。作為百鳥之王的鳳凰身懷宇宙,非梧桐不棲。《魏書・王勰傳》“鳳凰非梧桐不棲”,鳳凰擇木而棲,后比喻賢才擇主而侍。

    得鳳之象

    相傳鳳能知天下治亂興衰,是中國歷史上王道仁政的最好體現,是亂世興衰的晴雨表,成為神學政治的“形象大使”,古人曾分出五個等級,以鳳凰的五種行止標誌政治上的清明程度,於是歷代帝王都把“鳳鳴朝陽”“百鳥朝鳳”當成盛世太平的象徵。南齊・謝兆《永明樂十首》:“彩鳳鳴朝陽,元鶴舞清商;瑞此永明曲,千載為全皇。”

    鳳育九雛

    龍生九子,鳳育九雛。

    “九雛”出自《晉書・帝紀第八・穆帝哀帝廢帝海西公紀》:“(昇平四年)二月,鳳凰將九雛見於豐城。[37]”后以“鳳引九雛”為天下太平、社會繁榮的吉兆。“九雛”的具體類別名稱以及形象並未提及。之後隨着各種宗教信仰與民間傳說不斷演繹融合,九雛的說法不斷豐富,未有定論。

    圖騰來歷

    《韓詩外傳》中還記錄了關於鳳凰的這樣一個傳說:“黃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唯仁是紆,宇內和平,未見鳳皇。唯思其象,夙昧晨興,乃招天老而問之曰:‘鳳象如何?’天老對曰:‘夫鳳,鴻前,鱗后,蛇頸而魚尾,龍紋而龜身。燕頜而雞喙。戴德、負仁、抱忠、挾義,小音金,大音鼓。延頸、奮翼、五彩備舉,鳴動八風,氣應時雨。食有質,飲有儀。往即文始,來即嘉成。唯鳳為能通天祉、應地靈,律五音、覽九德。天下有道,得鳳象之一則鳳過之。得鳳象之二則鳳翔之,得鳳象之三則鳳集之。得鳳象之四則鳳春秋下之。得鳳象之五,則鳳沒身居之。黃帝曰:“於戲,允哉!朕何敢與焉?”於是黃帝乃服黃衣、戴黃冕,致齋於宮,鳳乃蔽日而至。黃帝降於東階,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鳳乃止帝東園,集帝梧桐,食帝竹實,沒身不去。”

    與《韓詩外傳》記載相近的,亦有相傳。軒轅黃帝統一了三大部落,七十二個小部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家。黃帝打算制定一個統一的圖騰。在原來各大小部落使用過的圖騰基礎上,創造了一個新的圖騰――龍。那麼鳳凰又是怎麼來的呢?龍的圖騰組成后,還剩下一些部落圖騰沒有用上,這又如何是好呢?黃帝第一妻室嫘祖是一位絕頂聰明的女人,嫘祖受到黃帝制定的新圖騰的啟示后,她把剩餘下來各部落的圖騰,經過精心挑選,也仿照黃帝制定龍的圖騰的方法:孔雀頭,天鵝身,金雞翅,金山雞羽毛,金色雀顏色……組成了一對漂亮華麗的大鳥。造字的倉頡替這兩隻大鳥取名叫“鳳”和“凰”。鳳,代表雄,凰,代表雌,連起來就叫“鳳凰”。這就是“鳳凰”的來歷。

    百鳥朝鳳

    黃帝即位,自覺天下太平,想親眼看看傳說中的鳳凰。為此,他請教天老。天老回答:鳳凰顯形,乃是祥瑞的預兆,只有在太平盛世才出現。見到它一掠而過已是很不容易,如果能看到它在百鳥群里飛舞那就是千載難逢的祥瑞了。黃帝聽后很不高興,他說:我即位以來,天下太平,為什麼連鳳凰的影子都沒有看見?天老說:東有蚩尤、西有少昊、南有炎帝、北有顓頊,四方強敵虎視眈眈,何來太平?黃帝聽罷便率兵討伐,於是天下一統。他看見一隻帶有五彩翎毛的大鳥在天空翱翔,而數不清的奇珍異鳥圍着它翩翩起舞。黃帝知道,這隻大鳥就是鳳凰,也是他想看到的瑞象―百鳥朝鳳(《韓詩外傳》)。

    鳳凰來儀

    鳳凰飛來起舞,儀態優美。古代用以比喻吉祥的徵兆和祥瑞的感應。《尚書・益稷》:“《蕭韶》九成,鳳凰來儀。”《漢書・王莽傳上》:“甘露從天下,醴泉自地出,鳳凰來儀,神爵降集。”

    鳳鳴岐山

    《國語・周語上》上就有周朝興起之時,有鳳凰一類的鳥在陝西寶雞岐山上鳴叫的記載。而西周晚期的《詩經・大雅・卷阿》也有句曰:“鳳凰于飛,亦傅於天……鳳凰鳴矣,於彼高崗。”也是講鳳鳴岐山之事,因此西周之時將鳳鳥視為神奇的吉祥生物,器物之上頗重鳳鳥紋。

    鳳求凰

    漢代還流傳一個故事:文學家司馬相如,少年家貧。有一次被一個叫卓王孫的富商邀去飲酒,無意中發現卓王孫有一在家寡居的年輕女兒,叫卓文君。相如一見鍾情,就彈起鳳凰琴,唱起“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表示愛慕之情。卓文君聽了十分感動,於是連夜隨司馬相如私奔,后結成夫婦。“鳳求凰”一詞,從此用來喻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大概是由於這些優美動人的故事傳說,在裝飾紋樣上便出現了“吹笙舞鳳”、“吹簫引鳳”、“鸞鳳和鳴”、“鶴飛鳳舞”、“百鳥朝鳳”“龍鳳呈祥”等一系列寓意吉祥的圖案。鳳紋形象已不再那麼神秘朦朧和似是而非了,鳳鳥圖案已成為一種清新、生動、活潑的藝術形象,逐漸發展為民族裝飾藝術的代表和象徵之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