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神傳說
望鄉台,原指古代久戍不歸或流落外地的人為眺望故鄉而登臨的高台。望鄉台既可能是人為建造的,也可能是自然形成的。據古代傳說描述,望鄉台的建造結構相當奇異,上寬下窄,面如弓背,背如弓弦平列,除了一條石級小路外,其餘儘是刀山劍樹,十分險峻。後來,隨着道教鬼神觀念的成熟和佛教地獄體系的引入,道教逐步把望鄉台從現實建築演變為虛幻存在�o成為神話傳說中,進入地獄的鬼魂們可以眺望陽世家中情況的地方,有時也借指陰間。
結構:上寬下窄,面如弓背
定義:眺望故鄉的高台
引申義:陰間
中文名:望鄉台
歷史由來
起因
在中國古代,有北宋龍圖閣直學士、民間傳說中的第一清官包拯(俗稱包公、老包),在死後出任陰間的閻王的傳說。
鬼神傳說
據說,包拯最初是出任的是第一殿閻羅王,因為地獄第一殿是距離陽間最近的地獄建築,又因進入第一殿時各路鬼魂尚沒有飲孟婆湯,鬼魂們對陽間的生活和親人們還存有眷戀之心,因而常常有鬼魂登上陰間的名山,企圖再回望一下陽間的情景,但他們卻無法望見。
在這種思親欲見卻不得相見的煎熬中,不少的鬼魂都在深夜暗自啼哭,聲音悲慘,催人淚下。作為第一殿閻羅天子的包拯心地善良,大慈大悲,聽聞此事,動了惻隱之心,命鬼差建築瞭望鄉台,並將其遷至天子殿旁邊,允准陰曹亡魂遙望自己生時的家鄉與親人。
因此,望鄉台又稱“思鄉嶺”,成為了陰間鬼魂遙望陽間的窗口和活人與死人聯絡感情的聖地。
後來,因為包拯過於慈悲,而且憐憫屈死,執掌第一殿之時,多次放鬼魂還陽伸雪,被降調至第五殿,司掌叫喚大地獄並十六誅心小地獄,望鄉台也隨之遷移。
外貌結構
據古代傳說描述,望鄉台的建造結構相當奇異,上寬下窄,面如弓背,背如弓弦平列,除了一條石級小路外,其餘儘是刀山劍樹,十分險峻。站在上面,五大洲、四大洋都可以望見。用處常言道,“一天不吃人間飯,两天就過陰陽界,三天到達望鄉台,望見親人哭哀哀”。鬼魂去地府報到前,對陽世親人十分挂念,儘管鬼卒嚴催怒斥,還是強登望鄉台,最後遙望家鄉,大哭一聲,才死心塌地前往“陰曹地府”。正是“望鄉台上鬼倉皇,望眼睜睜淚兩行。妻兒老小偎柩側,親朋濟濟聚靈堂。”傳說從前每天夜裡,在豐都名山絕頂處,都有一些鬼魂在那裡失聲痛哭,哭聲驚天動地,吵得整座地府都不得安寧。閻王每夜聽見鬼哭,心情十分煩躁,於是宣平鬼元帥鍾馗上殿,說道:“愛卿,你可知道近段日子,夜裡為何有鬼哭聲呢?”鍾馗答道:“卑職剛從陽間斬鬼回來,尚未知曉。”閻王道:“孤令你前去查看,凡上山哭泣者一律斬首。”鍾馗領命而去。當天晚上,鍾馗提着寶劍來到山頂,果見朦朦朧朧的夜色中,一些鬼魂聚在崖邊大聲哀號,一個個無精打采,愁容滿面,雙目失神,哭得實在讓人難受,好像誰家死了人一樣。鍾馗大惑不解,舉起青鋒寶劍大聲喝道:“深更半夜的,你們平白無故跑到山頂來哭啥?”誰知那些鬼聽了,反而更加悲痛欲絕,兩頰淚水長流,哭得更傷心了。鍾馗見此情景,也禁不住心情沉重。指着一個低頭啜泣的哭鬼問道:“你為什麼傷心落淚呢?”那鬼哭道:“回稟老爺,小人生前是種田的,因妻子生病,小人去集鎮抓藥,糊里糊塗地就被一個炸雷劈死了。”“生死有命,你休怨天尤人。”“小人不怨天,不怨地,只怨自己的命不好。好不容易娶了個媳婦,恩恩愛愛才過了三年,就陰陽分離,也不知她的病好了沒有,想起來實在是讓人牽腸掛肚,好不傷心。”“一日夫妻百日恩,恩愛夫妻不能離。你想你媳婦也是人之常情。”鍾馗放下舉起的寶劍,內心十分躊躇為難:若要懲治這些哭鬼,他們又事出有因,無甚罪惡;待要不治,又確實哭得惱人。他沉吟半晌,收劍而去。走不多遠,又見一面色蒼白,兩眼紅腫的女鬼,一邊用頭撞着岩壁,一邊放聲大哭。鍾馗此刻再也忍耐不住,上前問道:“你又為何在此痛哭?”“想我女兒。”“你女兒現在何處?”“在陽間。”“骨肉之情,精血相連,哪有不想的。”鍾馗點了點頭,頓生憐憫。他提着寶劍在山上轉了半天,一連問了好幾個哭鬼,這些鬼魂不是想兒女,就是想父母。他們來到地府,因思念故土,思念親人,終日悶悶不樂,茶飯不思,聽說名山絕頂處的懸崖邊能遙望陽間,便趁着黑夜紛紛跑上山來,誰知陰陽一紙相隔,任憑他們望穿秋水,哭斷柔腸,眼前除了一片茫茫霧海,哪裡能見親人的影子?於是就忍不住傷心大哭起來。
鍾馗聽了,心裏很不是滋味,如石擊入心田,泛起層層波瀾,心想:自那日別了父母兄妹,親朋好友,到京城長安應試,遇上奸賊盧杞,自己氣氛不過,自刎在金鑾殿上,被玄宗皇帝封為驅魔大神來到豐都城,便遍行天下斬妖除魔,不知不覺十年過去了,也沒有見過家人一面,不知他們怎麼樣了。
想那日老父把自己送到十里山坡,千叮萬囑,揮淚而別,說不定還苦盼着自己的消息哩!想到此,不由黯然神傷,淚濕衣襟。“鍾元帥,這個鬼魂私自溜出鬼門關,想逃回陽間,閻羅王吩咐押來交你處治。”一個小鬼報道。
鍾馗回過神來,見兩個鬼卒押着一個年輕女鬼站在面前,那女鬼面容憔悴不堪,見了鍾馗也毫無懼色,只顧低頭哭泣。
鍾馗喝問道:“你為何要逃跑?”女鬼回答:“我要回陽間看我的父母。”“你既然已作鬼魂,為何還要思念凡塵。”“我父母都快七十歲了,中年得子,好不容易才養下我這個獨生女,養兒養女為送終,誰知白髮人送了黑髮人,我死了,父母還不知怎樣哭得死去活來哩。要知道,我今年才二十八歲呀。”
“陰曹律條嚴明,你私自逃出鬼門關,你不怕遭受陰間刑罰么?”“只要能見父母一面,就是打入十八層地獄我也情願。”說著,又嗚嗚地哭了起來。
鍾馗陡然感到非常難過,好像有什麼東西在咬着他的心一樣,揮了揮手,道:“你走吧.....”兩個鬼卒在一旁看了,都感到有些莫名其妙,急道:“她違反陰律理當嚴懲,要是陰天子知道了......”鍾馗道:“閻君那裡,自有我去交代!”說罷,快步離去。
鍾馗來到天子殿,閻羅王見他臉色憂鬱,十分不解,問道:“孤派你去斬鬼,為何悶悶不樂?”鍾馗交出寶劍,伏地奏曰:“萬歲,臣不稱職,請你另派神明去吧。”閻羅王道:“愛卿來道陰曹,一向辦事神速認真,斬妖除魔,立下赫赫戰功,從沒打過退堂鼓,今天是怎麼啦?”“陛下,這次我實難從命,卑職情願受罰。”“莫非愛卿遇到了什麼為難之事?”鍾馗突然抱頭痛哭,淚如泉涌。
閻王見此,更是惶惑不安,不知何故,走下寶座,雙手將鍾馗扶起,溫言說道:“愛卿有事儘管直言,孤決不怪你。”鍾馗擦了擦眼淚,顫聲說道:“那些來到地府的鬼魂,因思念陽間的親人而傷心痛哭,人都是父母所生,豈能無情呢?卑職不忍下手,故只好請萬歲罷免我這平鬼元帥之職。”閻羅王聽了,沉默不語。晚上,他脫下官袍,穿上便服,來到山崖遍暗暗察訪,見鍾馗之言果然屬實,心裏頓感急躁不安,一連幾天都沉默寡言,茶飯不思。
判官見此很是擔憂,建議道:“如能讓地府亡魂與他們陽世的親人見面......”閻羅王眼睛一亮,茅塞頓開,大喜道:“你說得對,想法讓他們見見親人,不就了卻了他們的思念之苦!”閻羅王立即召集地府文臣武將商議,決定修一座“望鄉台”,讓陰曹亡魂遙望自己生前的家鄉與親人。
從此以後,鬼魂的哭聲消失了,豐都名山絕頂處,天子殿旁邊就多了一座望鄉台,高楹曲欄,巍峨宏偉,聳立雲端。每年正、二月香會,這裏香火特盛,香客雲集,一些香客在此台焚香祈禱,期與死去的父母和親友相會。
傳說那裡就是亡魂與家中親人遙遙想見的地方。
其他傳說相傳民間有對雙胞胎兄弟,大的叫戈矛,小的叫戈盾。兄弟倆雖是一胎所生,但性格截然相反。
戈矛成天悠手好閑、不務正業,惹得鄉里鄉親皆不歡喜,隔三差五總有人告他的狀,令人望而生畏,側目視之。
戈盾品貌端正、眉清目秀,性情溫和、舉止大方,從小愛好書棋琴畫,十九歲上中了頭名狀元,令人十分羡慕。看在戈盾的份上,老百姓對戈矛總有幾分讓謙。
在他們四十七歲那年初夏的一天中午,忽然電閃雷鳴、風雨交加,雷聲過後有人發現戈矛忽然口吐白沫,沒有等人反應過來,他已兩眼發直暴死在街頭。
戈盾在外做官多年,從千里之外趕回來后痛哭了一場。因為他哥哥在生前做了許多傷天害理之事,竟哭得死在街頭,或許這就是天意吧!正好城隍爺手下的黑白二鬼,俗稱“黑白無常”巡邏人間。
他們披着長發、吐着長長的紅舌,面目猙獰,令人毛骨悚然。他們手持勾魂令牌和鎖鏈,把二人的亡魂勾到城隍廟,經過“六曹”判官查核,二人陽壽已盡,因為戈矛一生作惡多端,判為惡鬼;而戈盾一生求進好學,判為好鬼。相傳他們死後都在“望鄉台”上停留了三日,以回眸自己曾搏擊一生的美好世界,最後望一望家鄉,並觀察自己的子孫、親戚在自己死後的表現,去辨別“孝悌親情”的真偽。
傳說戈矛悔恨自己生前所做所為,還在“望鄉台”偷偷哭泣,但已為時晚矣。到了第三天,六曹判官將二人之善惡資料以文牒形式隨本人之魂發往“豐都鬼城”,交閻王爺依法予以懲處,這也就是現今人們所說的“燒紙”。也就是在第三天晚上二更時要舉行“行魂禮”,把鬼魂發往“豐都鬼城”,即“豐都府”。
由司禮人持引魂燈籠在前引路,孝子扶持他們,入殮前枕過的土坯和哭喪棒由眾親朋友扶着哭呼帶路,他們生前的親戚朋友也焚香哭泣隨行,也有鼓樂哀曲相送,還沿路拋灑些紙錢以打點鬼卒和散濟遊魂,這大概也是現今人們說的“買路費”吧。
相傳,死者在出殯前還喝了由守衛陰間最後一道關口的“孟婆亭”的孟婆熬的迷魂湯,喝完這種湯後會忘掉生前種種瑣事。孟婆還要猛踹死者一下,讓它們記住“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到了出殯那天要順着“燒紙”的路線前往墳地,埋葬以後使屍魂相隨。此禮之文化內涵即在於“孝悌為人生之首”。
現實存在
“望鄉台上再望鄉,回首故國淚茫茫”,望鄉台的傳說寄託了遠國遊子和背井離鄉之人對於故里的無限思念。
可能有人覺得望鄉台之類的神話建築是先人們構造出來的虛幻存在,其實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是有望鄉台的,日前,民俗文化和地方史志專家發現位於江津支坪街道真武山頂的廟宇式古建築,系湖廣填四川時客家移民修建的望鄉台。
專家稱,該古建築對研究當時的移民文化和民風民俗有較高價值。該古建築地處真武場后約350米的陡坡,下、中、上三殿相連,下窄上寬,形如弓背,形成梯次。
望鄉台佔地約25平方米,牆基和牆體由條石砌就,中殿與下殿由7級陡梯相連。下殿外牆兩側,是兩個雕刻精湛的萬字窗,分別寓意萬德吉祥和萬德莊嚴。
整個望鄉台,除供台、神像被毀損外,其餘結構保存完整,牆上有“嘉慶□菖年補修”等字跡。望鄉台斜坡下,是一片墳塋。站在望鄉台大門,真武場、綦江河和真武渡口盡收眼底。而今,望鄉台已成為當地一鍾姓人家的住房。
而遊客們看到的望鄉台,是1985年名山區修復時重建的一座兩樓一底,有着重檐四翹角之頂的新式望鄉台,樓台高二十餘米,台上配置有現代的望遠鏡,登台俯瞰,江城全貌和沿江景物盡收眼底。
遊人們興緻勃勃地在台上觀賞風景,笑容滿面地拍照留念。畢竟是陰陽兩隔,陽世的遊人們大多是循着民間傳說來此看古迹玩樂的,哪會真在意那陰間的鬼魂望鄉思鄉的悲切呢?(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