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神話傳說中的龍是什麼?

神話傳說

    現在的中國人,把自己視為“龍”的傳人,認為“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那麼,龍的最初形象是什麼呢?

    歷史上的龍據說是一種長有鱗甲的爬行動物,是水族之主,據《易經》說,龍能潛於淵,又能乘雲上天。《荀子・勸學》說:“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又說:“�L蛇無足而飛”。


神話傳說中的龍是什麼?


    《說文》也說: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能潛淵。

    至於其具體的形狀,《論衡》說:“龍之像,馬首蛇尾。”《廣雅》則說:“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宋羅願在其《爾雅翼》中,描述其具體形狀:“角似鹿、頭似馬、眼似兔、頸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明人筆記中又有龍生九子的說法,有�禊埂Ⅲの恰Ⅶ吟選Ⅱ簡蟆⒔吠肌⒔痾ァ⑵牙巍⑨�犴、睚眥等,名字、形狀、性情等各不相同。龍在後來為統治階級所利用,成為封建帝王的象徵物,現代則成為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化的象徵物。


神話傳說


    龍的原型和本質特徵到底是什麼,有許許多多的不同意見。主要有外來說、靈物說、恐龍說、大蛇說、漸增說、水神說、圖騰說、晰蠍說、鱷魚說、河馬說、閃電說、雲說、虹說、蠶說、豬說等。聞一多先生在其《伏羲考》中認為龍是華夏民族的遠古圖騰,龍之前身是一種大蛇,而蛇是遠古時代華夏民族之前身的一個氏族的圖騰,隨着蛇氏族吞併和聯合其他氏族,其圖騰大蛇也獲得了其他氏族物的一些特徵,變成具有多種動物特徵的龍,並成為華夏民族的圖騰。陳夢家先生則認為龍與蟾蜍有關(《商代的神話與巫術》,《燕京學報》第20期,第521頁,1936年12月)。上述這些觀點,隨着研究的發展或沉或浮,有些已經不再被人提起,例如恐龍說,因為恐龍生存的年代與後世傳說的龍相隔久遠,所以它們之間完全沒有關係。又譬如外來說雖然解釋了龍的來源,但是並沒有說明外國的“龍”的原型和本質特徵是什麼。靈物說則是一個自身反證的問題,沒有多少意義。龍為水神說也存在這方面的情況。

    甲骨文和金文中的龍字,為一蛇身動物頭頂薪(辛)火,這顯然是燭龍的形象。據《山海經・大荒北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燭龍是月形象。首先,“人面蛇身”是指月,人面指月面,蛇身指新月的光環。“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夜晚不休息,它出現就沒有風雨,燭照着九陰。郭璞注引《詩含神霧》:“天不足西北,無有陰陽消息,故有龍銜精以往照天門中。”這正合龍的頭頂薪火。龍的最初形象就是指月,是一彎新月的一個意象。(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