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準的免費算命網
“福生無量天尊”,在道經中出現非常之多,如下列舉一部分:《雷霆玉樞宥罪法懺》中有:“稽首稱念三清三境天尊,雷聲普化天尊,玄恩赦罪天尊,福生無量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道法會元》中的神霄遣瘟治病訣法:“適伸啟白福神,一切神�o,本部雷神官眾,和送瘟司、退散病源,驅除邪怪剿戮妖魔,安舒土府,解釋愆非,俾令見患即安,家門清吉,人眷和平。凡在光中,全叨默佑。稽首皈依,志心稱念:福生無量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北斗本命延壽燈儀》中,並及:“稽首歸依,虔誠贊詠:福生無量天尊”
《金�延壽設醮儀》中,有:“….太平護國天尊,福生無量天尊,大羅諸天天尊、諸后元君….”
《靈寶領教濟度金書》的北斗燈儀中,最後有”…和:願得長生。福生無量天尊。眾誦大咒旋繞…”。
《靈寶領教濟度金書》的南斗燈儀中,最後有”…終始流恩。福生無量天尊。向來關祝南斗星燈,功德周圓…”。
《靈寶領教濟度金書》的九幽燈儀中,提及有”福生無量天尊”一語,其用法是:
”福生無量天尊,引至東方,九幽之東,日風雷獄。眾生心虧震德…”
“福生無量天尊,引至南方,九幽之南,曰火翳獄。眾生心虧離德…”
“福生無量天尊,引至西方,九幽之西,曰金剛獄。眾生心虧兌德…”
“福生無量天尊,引至北方,九幽之北,曰溟泠獄。眾生心虧坎德…”
“福生無量天尊,引至北方,九幽東北,曰鑊湯獄。眾生心虧艮德…”
“福生無量天尊,引至東南,九幽東南,曰銅柱獄。眾生心虧巽德…”
“福生無量天尊,引至西南,九幽西南,曰屠割獄。眾生心虧坤德…”
“福生無量天尊,引至西北,九幽西北,曰火車獄。眾生心虧乾德…”
“福生無量天尊,引至中央,九幽中央,日普掠獄。眾生心虧厚德…”
《靈寶領教濟度金書》的關祝神燈儀中,多處使用:“…..福生無量天尊,臣等志心皈命…”。
《靈寶領教濟度金書》的祈祿用的晚朝行道儀中,在稱法位時,上啟時提及:”…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長生保命天尊,福生無量天尊,十方靈寶天尊,十方已得道大聖眾,至真諸君丈人…”。
其它的,在午朝、三官醮儀中也有提及。
《玉音法事》中,在獻粥獻貢文後,會念“香廚妙供,上獻天尊,中獻真聖,下及一切先生,普同供養。”,然後在齋畢,要求念“福生無量天尊”。
在《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法》中有:“念三清無上天尊,太平護國天尊,福生無量天尊,長生保命天尊,消災度厄天尊,紫清賜福天尊,太一救苦天尊,十方靈寶天尊,寶華圓滿天尊,無量不可思議功德。”
《金�放生儀》中,有:“念玄都萬壽天尊、太平護國天尊、好生度命天尊、福生無量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東嶽大生寶懺》中,有“念東方靈寶天尊,青靈始老天尊,東華上相天尊,福生無量天尊。”
《金�祈禱早朝儀》《金�祈禱午朝儀》《金�祈禱晚朝儀》這三朝儀中,有:“…太平護國天尊,福生無量天尊,都玉京七寶層台紫微上宮靈寶至真諸君丈人,金闕諸天彌羅眾聖…”
《金�十回度人午朝開收儀》中:“…徑用迴向西南方無極太上靈寶天尊、西南方福生無量天尊、西南方始素天梵�盤煬�、天垣帝座星君…”
《道門通教必用集》第七時:“以今第七遍,奉為齋主某家解災度厄,祈福延生。憑合壇道眾,持念天尊聖號,轉誦《南北二斗延生真經》…長生保命天尊、福生無量天尊、消災解厄天尊…”
《北極真武佑聖真君禮文》中,則說:“稽首皈依,志心稱念。福生無量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從上述經典中可以看出,在傳統的道經中,“福生無量天尊”這種名稱在自古以來的道經中是一直存在的,同時也能成為一個具體位格的指代。
所以,現代道教中倡議道友之間見面使用“福生無量天尊”,作為打招呼的敬語,其含義如同“祝您有多得不可計量不可思議的福報”,從理論上來說是完全合理的。
然而,在坊間也常說有些道士之間用“無量天尊”打招呼,並且早年的港台影視中也有類似的稱呼,這種稱呼是否是有問題?
在道藏諸經中,“無量天尊”這個詞獨立出現,主要是兩處:
第一處是《太上洞玄靈寶業報因緣經》中提及:“…發大道心,廣置諸觀,開度國人,造無量天尊形像,廣寫此經聖號,作無量�醺牽�出無量法服,供養三寶…”這裏的“造無量天尊形像“是指的是造了大量的神像的意思,與敬語並沒有任何關係。
第二處是《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中破獄的時候,“存符化無量天尊,遍詣獄中,一切罪魂,俱蒙原赦。”在這裏的“無量天尊“特指太一救苦天尊化形無數多個,也與敬語方面沒有任何聯繫。
所以可以判斷出單獨使用“無量天尊”是不合理的,但是又確實存在有這樣打招呼的老道士,又是怎麼回事?
如果進一步追溯的話,會發現這種稱呼最早出自於一些寶卷或小說之中,目前見得較早的資料,是清朝中期從江蘇傳出的《靖江寶卷》,其中小說中有類似的內容:“…徐茂祖一聽,哈哈大笑,“呵,無量天尊,善哉,善哉。薛剛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八賢王正要發火,道士倒笑起來格:“無量天尊,善哉善哉,王爺不要發火,你請坐…”
所以,有些會稱呼“無量天尊”的,顯然受到民間的這些影響,並且這種影響至少是從清朝中期開始的,由於寶卷傳播較廣,影響力較大,很有可能這種稱呼在民間結社中也曾流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