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玄門相關 再從談米利都學派談道

中國最準的免費算命網

  之前談過了畢達哥拉斯學派,該學派對數探討及萬物唯數論是很有意義的一個開端,雖然後來的歷史證明了萬數唯整數是不對的,但是如果把數的涵義擴大,再應用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理論,會發現它仍然具有相當強的生命力,這也是為什麼自畢達哥拉斯學派發展而來的共濟會能夠一直延續到至今的原因。

  談及畢達哥拉斯學派,不得不再提及畢達哥拉斯學派中時常結合的米利都學派的思想。米利都學派約在公元前624年產生,起源的人數泰勒,他提出來了一個理論“萬物源於水”,並認為水是世界萬物的一切本源。

  後世的人都不明白,他為什麼會說萬物源於水,有一個解釋是來於自希臘神話,在古希臘神話中,大洋之神俄刻阿諾斯和大洋女神是產生世界的最初雙親,而諸神發誓時都要以地獄中的冥河斯底克斯來發誓。水在希臘神話中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所以米利都學派認為水是萬物的本源。
玄門相關 再從談米利都學派談道
  泰勒究竟是怎麼得到這個結論的已不可考證,但古希臘神話很有意思,揭露了水是萬物的起源,那麼這裏的水,指的實質的水還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如果我們把水看作一種抽象的概念的話,根據近幾年的科學探索發現,認為宇宙最初形成,是各種物質是緊湊的擠在一起的,整個宇宙就像一個巨大的高溫液體。

  而在中國,先秦的古籍同樣有太一生水的說法,另外,在後世盤古神話里,更是明確表達,盤古原來在一個混沌的的地方,天地就如同一個大雞蛋一樣,是他開天闢地,開創了宇宙。更重要的是,這些說法在世界各地,幾乎是在差不多的年代出現,這背後更有耐人尋味的秘密,不過這個不是本文重點,先擱置不提。

  在泰勒的認知中,水是這世間的一切的源頭,所以萬物會按照水的規律去變化與運動,只可惜在這個流派的體系發展,科技腳步並沒有跟上,流體力學從阿基米德一直發展到了現代,雖然人類終於可以讓飛機像鳥兒一樣送上高空,但是卻仍然無法像鳥兒一樣自由,而且科持產品的造價成本極為高昂,以致於人人的自由飛行仍然是遙遠的夢想。力學分析無非是針對流體與固體,某種意義上來說,流體力學可以包含固體力學的內容,只是要把一些參數置空罷了,所以這種萬物源於水,像水一樣運動的思想是極為可貴的。

  因為沒有足夠的科技發展作為旁證,以致於泰勒仍然只能停留在原始的哲學上。

  過了幾十年後,有位叫阿那克西曼德智者又提出,水既然是萬物的本源,那麼水會變成土,土會變成水,這種轉變來轉變去,實際上它們都是一樣的,那就不存在誰是本源的問題了。阿那克西曼德這個想法限於時代,本身是沒有錯誤的,因為他看到的是已經存在了各種元素的世界,並關注的是在這種世界下的理論體系,並且他的時代也無法去證明世界最初的形態就像一團高溫液態的東西。

  對於阿那克西曼德智者來說,既然誰是本源其實在已經成形的世界里是不重要的,而且也無從分辨的,那麼是否有其它統一在萬物之中的東西?經過思考之後,他認為,在萬物始終貫穿如一的是“無常”。

  即萬物運動變化是沒有常態或永恆的狀態的,用物理學的描述就是,萬物都是不斷運動與變化的,同時,阿那克西曼德智者在此這之上進行了更深入的思考,而這種思考居然出現了更近似這個世界本原的一步。

  他認為,萬事萬物都是由無常產生的,而無常本身包含有“冷”與“熱”兩種東西,注意這裏的冷熱並不是指的溫度,因為當初並沒有熱力學定律出現,但他這裏想表達的就是,熱的會動,冷的會不動,這與熱力學中的,熱量高的物體分子運動比較快,熱量低的物體分子運動比較慢是相似的概念。

  有了“冷”與“熱”,物質不斷的運動(因為能量是守恆的,當初當然是沒有能量守恆定律的,但他的驚人直覺中的概念中暗示了這一點),不斷的運動中,必然會出現冷的更冷,熱的更熱,於是冷與熱就分離了出來(聽起來很像盤古開天神話,陰陽分離,清而升天,濁而降地)。

  而在這種分離后,熱的就聚集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大火圈,因為是高速的能量運動,最終導致了自發性破缺機制,火圈破裂了,形成了太陽之類的物體.

  當然當初也是沒有自發性破缺這個原理的,更沒有自發性破缺現象更容易出現在能量高的物體上,但是他驚人的直覺上的思維與後世的發現居然是吻合的。順便解釋一下,自發性破缺就是在亞原子級別上出現的宇稱不守恆性。更通俗一點描述就是:如果你弄了個一模一樣完全對稱的東西,那麼遲早上會缺一塊讓它們變成不對稱。這是一個廣泛存在的現象,如我們當前宇宙中的正物質與反物質完全不成比例,也沒有在創世的大爆炸中1對1的全抵消掉,而是遺留了大量的正物質,構成了我們的宇宙。

  阿那克西曼德智者是一個相信守恆的人,結果在此基礎上,他又推導認為,萬物都是由無常中來的,又會回歸到無常中去,而這種來了又回,回了又來,因為時間的影響,形成了萬物的循環,在循環的過程中,萬物都要為其造成的損害進行補償,這就形成了輪迴的概念。

  在這之後,又過了一百年,出現了一位叫阿那克西美尼的智者,這位智者對無常很困惑,不明白為什麼要引入那麼一個莫名其妙的概念,無常的既然始終在萬物之中,那麼它本身也是一種有常,那本源既然是有常,就應該是有一個可以認知並能明確的東西。

  於是,在這位智者的思考之下,認為萬物的本原應該是一種稱為氣的東西。更有意思的內容來了,在這位智者的思考中認為,萬物聚則成形,散則成氣,不僅僅是有形的物質,如石頭,森林之類,還包括靈魂之類的無形物質,都是由氣構成的。

  因為氣是萬物的本原,神也不能超越,所以即使是神也是從氣中來的。

  從這些可以看出,原始的米利都學派中,並沒有追逐元素的多樣化,而是在試圖追尋萬物中具有共性的東西,可惜的是科技的發展並沒有提供更多的旁證給米利者學派進行發揮,以至於米利都學派的這些思想,並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米利都學派的智者的思考是很有意義的,經歷他們的這個思考路線后,我們再來看看《道德經》是如何描述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無常道,名無常名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C雖無常道,亦無常名,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即無常道,又無常名,何來有物,但因無,為天物之始,有,為萬物之母,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C萬物負陰抱陽,以氣為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