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話傳說
龍女之於柳毅;狐仙之於大禹;招魂使者牛頭馬面……中國神話人物之多樣,可見其想象之瑰麗。01
龍女
貴主還宮,洞庭凝碧;柳生不在,誰會此意。
龍女是二十諸天中第十九天之婆竭羅龍王(Sagara-nagaraja)的女兒,聰明伶俐,八歲時偶聽文殊菩薩在龍宮說《法華經》,豁然覺悟,通達佛法,發菩提心,逐去靈鷲山禮拜佛陀,以龍身成就佛道。
02
辟邪
雲路萬里,百邪不侵;西域來此,建旗羽林。
辟邪,南方人稱貔貅又名天祿。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
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古時候人們常也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它有嘴無肛門,能吞萬物而從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
如今很多中國人配戴貔貅的玉製品正因如此。
03
狐仙
月出皎兮,勞心悄兮;有意變化,君莫笑兮。
九尾狐,最早是出現在《山海經》。“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山海經・南山經》),“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山海經・海外東經》)。
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是一個亦正亦邪的形象(按照正規說法,狐,狸是兩種動物,只是人們叫習慣了,統稱狐狸,而只有狐有仙氣,狸似乎只是俗物)。
《山海經》中的九尾狐,乃是一個能“食人”的妖獸。到後來的漢代石刻畫像及磚畫中,常有九尾狐與白兔、蟾蜍、三足烏之屬列於西王母座旁,以示禎祥,九尾狐則象徵子孫繁息(見《白虎通德論・封禪篇》)。“食人”之傳漸隱,“為瑞”之說漸漸出現。但同樣是東漢的《說文解字》中,解狐為“祆獸也,鬼所乘之。”
04
夜叉
老魚跳浪,瘦蛟婆娑;巡行不已,盡職盡責。
夜叉最早來源於古印度神話,在其中是指類半神,財神俱毗羅的侍從,守護其在吉羅娑山的園林和山中的財富。據《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剎同時為生主補羅底耶所生,或生於大梵天的腳掌,雙方通常相互敵對。
佛教所說,“夜叉”為北天王毗沙門的眷屬,為天龍八部眾之一。其形象有時被描述為美貌健壯的青年,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
《維摩詰所說經・佛國品・注》:“[夜叉]有三種,一在地,二在虛空,三天夜叉也。地夜叉但以財施,故不能飛空,天夜叉以車馬施,故能飛行。”
05
馬面
來歷不明,土長土生;傍着牛哥,冥界逞雄。
馬面也是冥府著名的勾魂使者。鬼城酆都,及各地城隍廟中,均有牛頭馬面的形象。牛頭來源於佛家。牛頭又叫阿傍,其形為牛頭人身,手持鋼叉,力能排山。據《鐵城泥犁經》說:阿傍為人時,因不孝父母,死後在陰間為牛頭人身,擔任巡邏和搜捕逃跑罪人的衙役。有資料說佛教最初只有牛頭,傳入中國時,由於民間最講對稱、成雙,才又配上了馬面。
但也有資料說馬面也稱馬面羅剎,同樣來自佛家。但在查閱資料中,並未發現印度神話中有馬面作為冥府差役的說法。密宗中到是有“馬面明王”的形象,但那是密宗佛教中的一位大神,相傳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和冥府差役相距甚遠。
06
牛頭
曾於法華領大車,剪尾跑蹄皈我佛:南無阿彌陀。
牛頭馬面也是冥府著名的勾魂使者。
07
二郎
都江堰下,千古英風。二郎在此,波瀾不驚。
李冰之子。
《朱子語類》卷三:“蜀中灌口二郎廟,當是因李冰開鑿離堆有功立廟,今來現許多靈怪,乃是他第二兒子……”按李冰子“二郎”之名已早見於此書。
有關二郎的神話,古籍書中不見有記載,僅見於近人記述。《都江堰功小傳》雲:“二郎為李冰仲子,喜馳獵,與其友七人斬蛟。又假飾美女,就婚孽鱗,以入祠勸酒。”《灌志文征》卷五《李公子治水記》亦有記載。
民間所傳關於二郎之神話很多,現節述其一:
秦滅蜀,秦王命李冰為蜀郡守,二郎亦偕其父同至蜀。時蜀地多水患,二郎奉父命往尋洪水禍源,思有以治之。二郎跋山涉水,自秋徂冬,從冬及春,杳無消息。一日入山林,遇猛虎,二郎射虎死,方割取虎頭。七獵人出,二郎舉虎頭示之,七人咸驚。乃求共往偵水患,二郎允之。
逐同至灌縣城邊一小河,聞茅屋內有哭聲,覘之,乃老嫗哀其幼孫將往祭水怪孽龍者,知洪水患害,乃在於斯耳。遂與七人同往白父,李冰授以擒孽龍之法,眾人依計而行。
至祭日,二郎持三尖兩刃刀,與七友同入江神廟,伏神座后。頃之,孽龍隨風雨入廟攫祭物。二郎率七友遽出,齊戰孽龍,龍不支,竄出廟。四山鑼鼓喧天,人聲如潮。龍懼入水,二郎與七友亦俱入水;龍上岸,亦俱上岸。遂擒孽龍。二郎與七友斗疲,暫憩於王婆岩下,而置龍於河中。
河有龍洞,通崇慶州河,孽龍乃伺機逃。二郎以三尖兩刃刀置河上,傾耳近柄而聽之,驚曰:“龍遁矣!”乃與七友急往覓龍,終復擒之於新津縣童子堰。方返至王婆岩,遇前日茅屋泣孫老嫗,持鐵鎖鏈來謝贈之。
二郎即以此鎖鏈鎖孽龍,系之於伏龍觀石柱下水深潭中,后遂無水患。
08
判官
君貌猙獰,君心公正;青林黑塞,唯君所命。
判官位於酆都天子殿中,負責審判來到冥府的幽魂。閻羅王殿里文武四大判官分屬賞善司、罰惡司、陰律司、查察司。
如今有人把陰律司視為催命判官崔畔,是把原來在陰陽界的崔畔搬到這裏來了,最著名的四大判官為:賞善司、罰惡司、查察司、崔判官。前三位均為職位名,不可考。但最後一位崔判官,卻是十分的出名。在《西遊記》及各地的傳說中,均有出現。
相傳崔判官名珏,乃隋唐間人。唐貞觀七年(633年)入仕,為潞州長子縣令。據說能“晝理陽間事,夜斷陰府冤,發摘人鬼,勝似神明。”民間有許多崔珏斷案的傳說,其中以“明斷惡虎傷人案”的故事流傳最廣。
故事說:長子縣西南與沁水交界處有一大山,名叫雕黃嶺,舊時常有猛獸出沒。一日,某樵夫上山砍柴被猛虎吃掉,其寡母痛不欲生,上堂喊冤,崔珏即刻發牌,差衙役孟憲持符牒上山拘虎。憲在山神廟前將符牒誦讀後供在神案,隨即有一虎從廟后竄出,銜符至憲前,任其用鐵鏈綁縛。惡虎被拘至縣衙,珏立刻升堂訊。堂上,珏曆數惡虎傷人之罪,惡虎連連點頭。
最後判決:“啖食人命,罪當不赦。”虎便觸階而死。
崔珏死後,百姓在多處立廟祭祀。
09
七郎
百箭攢心,心尤未死;毅魄歸來,兩狼泣下。
七郎因替五哥打抱不平,失手打死潘豹,使得向來和楊家不合的潘仁美在痛失愛子之後,更與楊家勢不兩立,七郎也因此成為階下囚。後來雖成功逃獄,卻遭潘仁美手下追殺,負傷逃到杜金娥的山寨。
金娥對七郎一見傾心,硬將七郎強留於山寨,七郎卻一心急着返家,金娥七擒七縱,七郎這才明白金娥對自己的心意,於是和她私定終身,約定返家后必定回來迎娶。
誰料七郎趕回家中,楊家將已奉聖旨赴金沙灘一役,並身陷敵陣,七郎負傷前往聯繫救兵卻遭捉拿,雖然,七郎全力抵抗,終於寡不敵眾,遭萬箭穿心;然而潘仁美仍不罷休,命人將七郎剝皮,將鮮血淋漓的七郎綁在荒山野嶺,任風吹雨打,讓他在劇痛攻心之下,咽下最後一口氣……
10
刑天
干戚之舞,猛志常在。
以腹代首,天刑何有於我哉。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又稱形天。據《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刑天與天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刑天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因此,刑天常被後人稱頌為不屈的英雄。東晉詩人陶淵明《讀山海經》詩:“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即詠此事,借寓抱負。
傳說 |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大妖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