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的傳說
讀書筆記:《山海經》系列(8)武廷海:《漢書・藝文志》中的“形法”
(城市設計,2016年1期)
《漢書・藝文志》共收書596家,計13269卷。在“術數”這個大類中,又分天文、歷譜、五行、蓍龜、雜占、形法6個“小類”。《漢書・藝文志》收錄“形法六家,百二十二卷”,依次為:
《山海經》十三篇;《國朝》七卷;《宮宅地形》二十卷;《相人》二十四卷;《相寶劍刀》二十卷;《相六畜》三十八卷。
可惜,這六部形法書籍如今除了《山海經》尚存傳本外,其餘悉已亡佚。……十分難得的是,《漢書・藝文志》有“小序”闡釋“形法”知識的旨趣:
形法者,大舉九州之勢,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數、器物之形容,以求其聲氣貴賤、吉凶,猶律有長短,而各徵其聲,非有鬼神,數自然也。然形與氣相首尾,亦有有其形而無其氣,有其氣而無其形,此精微之獨異也。
根據形法序文所述,《漢書・藝文志》所收錄的六部形法書籍可以歸為兩類:一類是相地,包括《山海經》《國朝》《宮宅地形》三部書,相當於形法小序中所說的“舉九州之勢,以立城郭室舍”;一類是相人相物,包括《相人》《相寶劍刀》《相六畜》三部書,相當於形法小序中所說的“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數、器物之形容,以求其聲氣貴賤、吉凶”。在古人看來,世間萬物,莫不有形。天有天象,地有地形,人有面相、手相、骨相、體相,六畜、刀劍亦各有其相。“形法”的要義就在於“相術”,即通過對世間萬物有形之體的觀察而求聲氣貴賤、吉凶。
相地和相人相物這兩類書籍都被《漢書・藝文志》歸為“形法”,說明兩者在相術原則上具有共通性,在相術方法上具有一致性。元代吳澄(1249-1333年)即認為“相地”與“相人”屬於同一種“術”,它們的共同特徵是“於其形而觀其法”:
或問:“相地、相人一術乎?”曰:“一術也。”吾何以知之?從《藝文志》有《宮宅地形》書二十卷、《相人》書二十四卷,並屬形法家,其敘略曰“大舉九州之勢,以立城郭室舍”,又曰“形人骨法之度數,以求其聲氣貴賤、吉凶”,然則二術實同出一原也。后之人不能兼該,遂各專其一,而析為二術爾。廬陵郭榮壽善風鑒,又喜談地理,庶乎二術而一之者。夫二術俱謂之“形法”,何哉?蓋地有形,人亦有形,是欲各於其形而觀其法焉。雖然,有形之形,有不形之形,地與人皆然也。形之形可以目察,不形之形非目所能察矣。余聞諸異人云。(元・吳澄.贈郭榮壽序//李修生.全元文.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197)
鑒於相地與相人相物術的共通性與一致性,我們可以通過分析相人相物術中“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數、器物之形容,以求其聲氣貴賤、吉凶”的含義,來把握相地術中“舉九州之勢,以立城郭室舍”的基本精神。……形法是一種關乎“數”的“術”,這是從相人相物術而得出的基本判斷,對於我們一般認識“舉九州之勢,以立城郭室舍”的相地術,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形法”通過觀察事物的“度數”“形容”等物質特性,推測現象背後隱藏的東西,而占其貴賤、吉凶,在古時看來,這是一套具有實用功效的專門技術,與人們的生產實踐息息相關。
從《山海經》入手,可以一窺相地類形法書籍的基本特徵。
東漢時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王景(約公元30-85年)因治水功業有成,永平十二年(69年)得到皇帝賞賜的《山海經》。《後漢書・循吏列傳・王景傳》記載:
永平十二年,議修汴渠,乃引見景,問以理水形便。景陳其利害,應對敏給,帝善之。又以嘗修浚儀,功業有成,乃賜景《山海經》《河渠書》《禹貢圖》,及錢帛衣物。
王景少年學《易》,廣窺眾書,又好天文術數之事,沉深多伎藝,以能治水而知名,皇帝賜之以《山海經》《河渠書》《禹貢圖》,可見《山海經》應當與《河渠書》《禹貢圖》類似,即在地理尺度上涉及全國或九州的範圍,在內容上與人們的實際生產與生活利害攸關,王景在治水中通過“商度地勢,鑿山阜,破砥績”等措施,可能與《山海經》不無關係。
今人根據傳本《山海經》的研究中,唐曉峰認為《山海經》所載地理知識具有兩重性,分別源自天神信仰和現實經驗(唐曉峰.從混沌到秩序:中國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論.北京:中華書局,2010),蘇曉威認為《山海經》呈現的是一定人群對山川自然形勢的經驗性地理知識(蘇曉威.出土文獻《地典》《蓋廬》的研究.九州(第五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可以說,《山海經》所載的是古人生產生活經驗的總結,屬於“基本國情”,文字描述比較平實具體,對於立國建都來說這是至關重要的地理根據。
《山海經》系列(8)《漢書・藝文志》中的“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