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在網上提問有關於茅山“三怪”之喜客泉的問題,易德軒小編針對這個問題為你提供相關民間傳說的問題解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位於景區大茅峰西北的喜客泉,是茅山十九泉中最着名一眼古泉。泉水冬暖夏涼,水質甘甜,遇旱不涸。
明代詩人陳沂曾詩讚曰:“池上一鼓掌,池下泉四潰。問喧沸起,散亂如珠碎。為問何為然,人云此地肺。消息與人通,氣動隨謦亥。”
喜客泉,現今被一座頗具江南園林特色的院子包圍了起來。從大茅峰的主幹道邊,進入院子的大門,行走個十多步,迎面而來的就是傳說中的“喜客泉”。喜客泉以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集古樹名木、神泉、古迹、亭台軒榭於一體,形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畫。
喜客泉是由兩個大小不等的水池組成,左手的水池大一些,大約有三米左右的直徑,右手的水池呈長條狀,小且不起眼,它存在的目的就是將泉水排入路邊的溝渠中。左右兩個水池,是以水池上方的一座石板橋為分,石板橋的功能不僅僅是把水池一分為二,還把喜客泉的神奇區別開來了。
喜客泉因蘊含了天地靈氣、道家仙氣,有着令人稱奇道絕的“三怪”:
第一怪:客來泉喜冒得怪。遊客只要站在泉邊,雙擊手掌,泉底便會冒出串串水泡,似玉珠翻湧,又似在歡迎客人到來,喜客泉因此而得名。曾有人親身試驗,喜客泉左右兩個水池,大池的泉水只要鼓掌就會從水底冒出水泡,而小池裡,任憑你鼓掌、跺腳,其水面依舊平靜如鏡。
第二怪:泉水油麵蓋得怪。喜客泉平靜時,水面會有一層似薄膜樣東西履蓋,水泡冒出,水波四散,薄膜似的水面又分裂開來,忽爾又聚攏,然後慢慢恢復平靜,其形其景狀如油水,故稱“油麵蓋”。可是如果用它洗手的話,並不會覺得手上很油膩,這就讓人猜不透了,究竟是裏面含有什麼樣的成分?
第三怪:水往高處流得怪。喜客泉水位與其東側水溝水位相比,要高出約8米。根據地球引力,山上流下的水應順東側水溝流向山下,結果卻出人意料的流進喜客泉。
到底是什麼原因形成了這種神奇的現象,有傳說這是“茅山術”的力量。
神秘莫測的茅山術為茅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但用來解釋喜客泉的成因顯然是缺乏科學依據的。
探秘茅山“三怪”之鼓掌就能冒水泡的喜客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