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占卜方法簡介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術數活動。史載最早的卜的資料,是商周時代刻有卜辭或占卜符號甲骨。當時人們決定重大事項之前,都要用火灼龜甲或牛的肩胛骨,根據灼開的裂紋來推測人事的吉凶,這種佔法,古代稱為龜卜。
龜卜佔法,久已失傳,皆因或惡龜卜言吉凶或當地不產龜,徒存其術。現僅將龜卜佔法簡單介紹如下:
1.選龜
龜以大者為佳,小者不用。顏色以黃白明潤為佳,灰者昏暗者不用,老而枯朽者不用。
2.攻龜
"攻龜之法,去其甲,存其牆。"龜板正中有一條自下而上的直線,稱為"千里路",橫線有五條,中間三條紋線間的空白處,皆可以刻劃。東曰甲乙,西曰丙丁,正中旁連兩牆曰腰金第一,直紋之下腰金之上橫而方平者曰衝天,凡占惟此方為驗。
3.灼契
用碳粉一兩,鉛粉三錢拌勻,用棗泥和之而成塊狀,粗細如筋,長三四分,名曰三一丸。灼龜之法,必須五行俱全,以碗盛水,置錢其中,用界尺架於其上,然後放龜板,刻字者向下,近肉者向上,用三一丸灼燒。
4.占龜
灼龜之後,龜板炸然有聲,謂之龜語,然後用所盛之水灑於刻字之處,必然出現裂紋,根據橫豎裂紋判斷吉凶。然後用繩子纏繞裂紋處,用香火供之,三日之後裂紋複合。若在三日之內,龜板還有聲響,是猶有未盡之言,必須再次占之。
5.占坼
龜甲經火灼之後,出現裂紋,分為身首足三部分。身為事情的主幹,平直、剛健、洪潤、明凈者吉。首為事情的開始,平直高昂有情者吉。足為事情的結束,有動靜之分,或動或靜,吉凶不同。
雞卜
雞卜。雞卜亦稱“雞骨卜”,是古越人的占卜法。《史記・孝武帝本紀》載:越巫“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雞卜。”據唐張守節注:雞卜法用雞一狗一,生祝願,祝願畢即殺雞狗,煮熟又祭,獨取兩眼骨察看其上孔裂,似人形即吉,否則即凶。唐宋以來在黎族中即流行此法。
民間流行許多用雞占卜的方式,因民族和地域的不同而各異。漢族的雞卜將雞宰殺后煮熟,取雞兩眼骨,上有孔裂,似人形則吉,不似則凶。彝族雞卜又稱雞卦,流行於四川涼山及雲南、貴州、廣西等彝族地區,用於問疾病、生產等。卜時,取股骨左右兩肋,用細麻束緊,吊在牆上視其竅孔方向斷吉凶。另有用雞頭卜天氣陰晴和禍福,頂骨明爽為晴,陰暗無光為陰雨兆;頂骨多黑斑為病喪之兆,有紅斑點為凶死流血之兆。海南黎族亦有“雞骨卜”。殺雞后從雞身上抽取兩根股骨分左右插在一根丫形小樹枝上,然後往股骨穴中插入小簽,以小竹籤的指向來定吉凶。
蛋卜
蛋卜。“蛋卜”是用生的蛋白的流動方向和熟蛋黃的形狀、位置來確定吉凶的一種占方式。用於漁獵、尋覓牛隻、做鬼、查鬼和迎親等。僅流行於樂東黎族自治縣大安鄉南籌管理區、三平鄉鄉頭塘管理區和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和平鎮塹對村、紅毛鎮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以及通什市的廣大紋茂地區。
石卜
石卜。“石卜”亦稱“泥包卜”,多半為病者查鬼用。因支系和地區的不同而使用的原料有異。樂東和東方兩個黎族自治縣居民舊時使用的是小石頭;通什市地區使用的是泥包;三亞市地區的�P黎,有些地方用小石頭,有些地方用雞蛋。做法是:將一條細長繩子彎成等長的兩半,在繩子的兩頭把代表石卜的代表物捆緊,被彎部分的繩掛在小竹子或筷子中間。做石卜時,石卜主持者雙手握住小竹棍或筷子兩頭,將石卜提起懸吊,然後口念咒語查鬼。根據石卜旋轉或擺動的方向查出大小不同的“鬼”,分別用大小不同的供品祭拜,大至水牛,小至雞蛋等。
米線卜
米線卜。此卜主要流行於海南省東方黎族自治縣的抱烈地區。查鬼用,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查病。其過程是,道公右手拿一個碗,左手心放少量白米,然後按在碗沿上摩擦,若米粒粘在碗的邊沿上不掉下,表示病者被鬼纏害病;第二步,用銅線作卜查看什麼鬼。兩個銅線合起來,連續3次擲在地上,分別出現雙黑(兩個底部)、雙白(兩個面部)、一黑一白的,表示已查到鬼了。
�R杯卜
�R杯卜。這種卜是漢區傳入的,流行於黎族各地。用兩塊木片或竹片製成。平的一面稱“陽”,凸的一面稱“陰”,一平一凸同時出現時,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稱為“赦”;在東方、樂東兩個黎族自治縣稱為“勝”;在三亞市稱為“大”。用途較廣,舉凡查鬼、查“禁”、尋物、尋牛、出獵、出占前、拜認某人(或“大樹”、“大石頭”)為義父等均使用。一般連續3次拋擲在地上,如出現三陰、三陽、三勝(或“兩陰一勝”、“兩勝一陰”)的均為凶兆。只有兩陽一陰、兩陰一陽(或“兩陽一勝”、“兩勝一陽)時,為吉兆(東方地區);凡出現3次陽或勝的是吉兆;一陰、一陽、一勝的是大吉(樂東地區);凡3次均出現陰、陽、大的為吉兆(三亞地區);凡3次出現“赦、赦、赦”或“陰、陰”或“陰、陽、赦”的為請到“鬼”了。如果次序亂了,表示未請到鬼(瓊中地區)。
毛巾卜
毛巾卜。用毛巾製作而成,為石卜的變形。查鬼用。流行於東方黎族自治縣東方鎮西方村。據傳舊時,只有別老會做。做法是:將毛巾的一頭捲成球狀,另一頭掛在樹枝上,然後根據球狀的擺動方向來確定“鬼”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