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有人認為西王母是“瘟神”,這是有疑議的說法!

瘟疫、動物

  有人認為西王母是“瘟神”,這是有疑議的說法!

    在華夏漫長的發展史中,先民常遭遇被稱為“時疫”或“瘟疫”的傳染病。尤其是在幾乎沒有任何醫療手段的早期社會,一場傳染病往往導致整個氏族或部落的毀滅。這些傳染病不僅引發了早期先民的群體恐懼,更引起了他們對於疫病的種種思考與猜想。為了解釋瘟疫的產生,描述其傳播過程,尋求抵抗瘟疫和解救生命的辦法,先民們創造了早期抗疫神話。

  �踵、�e鈎、蜚、【犭戾】:瘟疫的源頭是動物

  傳染病是怎麼發生的?先民在早期抗疫神話中描述說是由�踵、�e鈎、蜚與【犭戾】等精怪傳播的。不少早期抗疫神話在古籍《山海經》中有保存。

  《中山經》記載了�踵神話:復州山上長着很多檀樹,山南蘊藏着黃金礦。在此山中棲居着一種名為“�踵”的鳥,狀若貓頭鷹卻長着野豬尾巴,而且僅有一隻腳。每當�踵鳥出沒,便會發生大瘟疫。晉代郭璞在《山海經圖贊》中也描述說:“�踵為鳥,一足似夔。不為樂興,反以來悲。”�踵作為一種鳥,與上古神獸夔同樣都只有一隻腳,但它並不是為了安樂而起飛,而是為了帶給人間悲苦。

  《東山經》中記載了�e鈎和蜚的神話:有一座䃌山,南面臨䃌水,東面可以望到湖泊。此山中有一種名為�e鈎的鳥,長得很像野鴨子,卻有着老鼠的尾巴,擅長爬樹。相傳,�e鈎出現在哪裡,哪裡就會爆發瘟疫。另外一座太山中出產金礦石和玉石,上面生長着很多楨樹。山間出沒一種名為蜚的野獸,形似野牛而尾巴像蛇,白色的頭上長着一隻眼睛。蜚是一種很可怕的野獸,它進入水中,水就會枯竭。它路過草地,草就會枯死。它出現在哪裡,哪裡就瘟疫橫行。

  《中山經》中還載錄了【犭戾】的神話:“又東南二十里,曰樂馬之山。又獸焉,其狀如�。�赤如丹火,其名曰【犭戾】,見則其國大疫。”【犭戾】生活在樂馬山上,外形與刺蝟類似,但全身通紅如火,所經之處都會引發瘟疫。在上述四種傳播瘟疫的精怪中最可怕的要屬蜚了,這種精怪傳播的病毒不僅能在人群中引發瘟疫,更污染水源,毒害植物,簡直是萬物殺手。

  

    神話具有重要的記錄與解釋功能,上述四種瘟疫傳播神話就記載了早期人類對瘟疫的產生與傳播的認知:造成人類大規模傳染病的源頭是動物。上述�踵、�e鈎、蜚、【犭戾】四種傳播瘟疫的精怪的原型都是動物,�踵是貓頭鷹與野豬的組合,�e鈎是野鴨與老鼠的組合,蜚是野牛與蛇的組合,【犭戾】則像刺蝟。我們認為,散播瘟疫的精怪被想象為這些野生動物並非偶然,而是先民在長期的捕獵過程中發現這些野生動物與瘟疫的傳播之間有着比較直接的關係。為了防範疫病,先民將這些野生動物神化,創造出精怪傳播疫病的神話,同時其實也是在提醒後人,在接觸這些野生動物時應該小心謹慎。也許是神話表達的意思比較曲折,後人並沒有接收到這些信號。

  西王母神話:瘟疫管理的設想

  早期抗疫神話中也有原始先民對於抵禦瘟疫的最初設想,他們創造了一個管理瘟疫的神――西王母。

  與散播瘟疫的精怪不同,如果說早期瘟神有序列的話,西王母就位於瘟神序列中的頂層,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瘟神是西王母比較早期的神職,彼時的西王母還不是後世我們所熟悉的端莊女仙,而是半人半獸的形象。《山海經・西山經》說:西王母外形像人,但卻有着豹子的尾巴和老虎的牙齒。她喜歡吹口哨,頭髮沒有精心梳理,頭上戴着髮飾玉勝。西王母“是司天之厲及五殘”之神,所謂的“天之厲”也就是上天降下的瘟疫。先民認為瘟疫的爆發是上天降下的災禍,因此必須求助神靈的幫助才能禳解災難。向誰祈求呢?就是掌管瘟疫的西王母,她能決定是否降下瘟疫。

  從散播瘟疫到掌管瘟疫,不僅是神話情節的變化,更是先民面對傳染病時有了初步的自信的表現。在散播瘟疫的精怪神話中,先民除了躲避之外,顯得束手無策。比如《山海經圖贊》就說:“蜚之為名,體似無害。所經枯竭,甚於鴆厲。萬物攸懼,思爾遐逝。”蜚作為一種凶獸的名稱,聽起來好像無害。但它所經之處草枯水竭,比鴆毒還要可怕,引發了萬物的畏懼,都遠遠逃離它。而到了西王母神話中,人類創造的西王母成為瘟疫的掌管者,具有決定瘟疫是否流行的能力。西王母管理瘟疫的神話內涵相當豐富:首先它表現出先民具有了試圖與瘟疫對抗的意識,其次它也反映了先民初步具有了在與瘟疫的對抗中取得勝利的信心,第三管理瘟疫的神話也展示出了先民的社會管理智慧,他們試圖對瘟疫的產生和傳播進行管理。

  西王母不僅是掌管瘟疫之神,同時也掌管着五刑殘殺。“五殘”與“天之厲”均是損人性命之事,先民認為向西王母祈求可以避免這些災禍。漢代的《易林》中保留了不少民眾向西王母祈禱的言辭,比如“患解憂除,王母相予,與喜俱來,使我安居”;又如“引髯牽須,雖拘無憂,王母善禱,禍不成災”。可見,即使到了漢代,向西王母祈求禳災和保平安的情況依然很多見。祈禱遏制瘟疫,消除五刑殘殺,其結果就是保障乃至延長了人的生命,所以後來的西王母信仰中就產生了我們熟悉的護佑長生內涵。掌管瘟疫與護佑長生其實是一體兩面,健康無憂自然能長命百歲,這是瘟疫管理的最高目標。

  青耕鳥神話:瘟疫的初步防治

  原始社會後期的先民面對疫病已經有了一些初級應對措施和醫療手段,比如神農嘗百草神話就體現了先民探尋用植物治療疫病的歷程。在此背景下,中華早期抗疫神話有了進一步發展,出現了抵禦瘟疫的青耕鳥神話。

  《山海經・中山經》這樣講述青耕鳥御疫的神話:堇理山中有一種鳥,狀如鵲鳥,全身長着青黑色的羽毛,鳥喙為白色,眼睛和尾巴也都是白色的。這種鳥叫做青耕,它可以抵禦瘟疫,經常“青耕、青耕”地鳴叫。郭璞也注意到了青耕鳥抵禦時疫的功能,並將它與降災的�踵鳥對比:“青耕御疫,�踵降災。物之相反,各以氣來。見則民咨,實為病媒。”同樣都是鳥兒,卻因為稟受精氣的不同而有相反的功能。�踵出現的地方就會引起民眾的嗟嘆,實在是傳播疫病的媒介。

  青耕御疫的敘事至少能說明三點:第一,先民對瘟疫的發生與致病原理有了初步的認知;第二,先民在一定情況下也能較為有效地治療或防控疫病;第三,青耕鳥與散播瘟疫的�踵鳥相剋的情節可能代表了先民比較好地掌握了特定疫病的治療方法。《山海經》中至少記錄了�踵、�e鈎、蜚、【犭戾】四種散播瘟疫的精怪。從這些精怪不同的樣貌和習性來看,它們可以被視為不同傳染病的代表。而青耕僅與�踵相剋的敘事說明先民對某些傳染病的認識已經比較深入,可能掌握了較為對症的具體治療方法。

  青耕鳥御疫神話在後世演變為“靈鵲報喜”的神話與信仰。之所以發生這種變化,一方面是因為從青耕鳥的外形來看其原型是喜鵲,另一方面在於青耕鳥成功御疫使人間恢復安寧的神話所代表的吉祥內涵。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解釋“喜鵲”之名的由來,說它“鵲鳴����,故謂之鵲”,“靈能報喜,故謂之喜”。總結了宋以前鳥類知識的《禽經》認為喜鵲不僅能預報天氣,也能預報人間的喜事。當喜鵲仰頭鳴叫時天就會變陰,喜鵲俯身鳴叫時便會下雨,民眾聽到它的叫聲時身邊就會有喜事發生。“靈鵲報喜”的民俗觀念一直延續到了當代。

  中華早期抗疫神話留存下來的內容很少且比較凌亂,但從這些零散的只言片語中我們依然可以發現:雖然先民曾屢次面對大規模傳染病,但他們從未失去過戰勝疫病的信心。他們不僅根據生產生活經驗對於疫病的傳播媒介進行了合理猜測,也根據社會管理經驗試圖對疫病的發生與傳播進行管理,還初步掌握了一些比較有效的防控與治療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今天全民抗疫的背景下,先民們的抗疫經驗和智慧可以成為鼓舞我們與疫病鬥爭的寶貴精神財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