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習俗
摔瓦盆也叫“摔老盆”、“摔喪盆子”,是中國傳統葬禮中重要的喪葬儀式。摔盆儀式多在出殯前舉行,等出殯吉時一到,管事人會高聲喊“起靈”,立在門口的孝子聽到消息后,會把盆子舉至頭頂,然後狠狠地摔在準備好的石頭或磚頭上。摔完喪盆子,浩浩蕩盪的送葬隊伍開始前行,送逝者走完生命的最後一段旅程。那麼葬禮上摔盆時,為什麼說摔得越碎越好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談一下,傳統葬禮中的摔喪盆子。
【摔喪盆子的來歷】
在談及摔喪盆子的原因和講究前,我們先看一下摔喪盆子的來歷。相傳有一個讀書人,叫張和,娶妻生一個男孩,孩子剛滿月,其妻就病死了。不久張和又續娶了一個媳婦,這個媳婦很賢惠,把孩子照料的比親生的還好。
民風民俗的意思
有道是天有不測風雲,孩子長到三歲時,張和因病身亡,撇下孤兒寡母,日子越過越苦,娘家人勸其改嫁,不要再活受罪了,可是為了這苦命的孩子,誰勸說她也不改嫁,娘倆相依為命過着苦日子,認為孩子長大就好了。
儘管兩人的日子過得比較緊,可做母親的一點也不為難孩子,從不讓孩子缺吃少穿,還專門買個泥盆放在床頭的柜子上,備些瓜果梨棗在裡邊,讓孩子拿取方便。等孩子慢慢長大了,就送去上學,孩子很聰明,十幾歲就中了秀才,不久又中了舉人。
這一年本應該進京去趕考,不巧的是母親重病卧床不起,他拋棄考場,白天黑夜守在母親床前,請醫生、煎湯藥,困了就在娘的腳頭趴一下,合一合眼,結果不到一個月,母親就病死了。
母親去世后,他哭得死去活來,不吃不喝,看到柜子上的空泥盆,更是傷心欲絕、號啕大哭。鄰居們好心勸其把盆子摔了,以便能夠放得下,可是他不願意。就在母親出喪那一天,他跪在娘的棺材前頭頂着盆子大哭,三哭兩哭就哭暈過去了,泥盆子“啪”地一聲摔碎了。
從此以後,只要父母親死了,兒子們到發喪那天,跪在棺材前用頭頂着泥盆,最後摔碎以表孝心。
【摔喪盆子的原因】
有了對摔喪盆子來歷的了解,接下來我們看一下摔喪盆子的原因。民間摔喪盆子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跟孟婆有關:據傳死者去世后,其亡魂就會走到黃泉路上,黃泉路上奈何橋畔有一個孟婆,孟婆給每位死去的亡魂喝一碗孟婆湯,死者就可以忘記塵世間的一切,包括活着的親人。親人不願意死者把自己忘記,便在喪盆子底挖許多小孔,以便漏掉部分孟婆湯,讓死者記住在世的親人。
二是逝者陰間用的碗:傳說孝子摔的瓦盆就是死者在陰間用的碗,因為黃泉路上要走很長時間,亡魂在路上餓了可以用隨身攜帶的碗來吃飯,以便順利到達黃泉路,不至於在路上忍飢挨餓(這是子孫不願看到的)。
三是財產繼承關係:按照民間習俗,老人去世后,誰為死者摔盆子,誰就可以繼承老人的遺產。通常情況下,摔喪盆子必須是死者的長子摔,如果家中無長子或長子不在(先逝),應由長孫來替代。如果無長子、長孫則有次子摔盆子(依次類推)。如果死者無兒子,可以找侄子、或女婿摔盆子,有些地方是外甥摔喪盆子,各地習俗不同,這裏不一一論述。
【摔喪盆子的講究】
既然是“摔瓦盆”,自然是摔得越碎越好,越碎就越代表逝者陽間的親人越平安,逝者在陰間越順利,還有就是喪盆子摔得越碎越便於逝者攜帶到陰間,這也是一種說法。
如果喪盆子第一次沒有摔碎,也不能摔第二次,應有抬棺者將其踩碎。通常情況下,在摔喪盆子前,會在地上放一石頭或磚頭,以便喪盆子摔得更碎。
摔盆的時候也有講究的,如果逝者是母親,那麼摔盆的時候長子就必須使用右手摔,如果逝者是父親,就得使用左手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