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習俗
中國人的祝壽禮儀行為是與生命觀念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由於心理上極度延續生命、逃避死亡,致使中國人在祝壽禮儀活動上常常表現出濃厚的神秘色彩。在傳統時代,有些人經常會故意躲避某些祝壽活動,因為他們擔心做了這些活動後會影響自己的壽命;有些人經常會在自己的壽日中加入許多奇怪的禳解行為,希望通過這些行為幫助他們逃過生日中的某些關口。
總之,在傳統的中國民間社會中,祝壽活動經常受到一隻無形的神秘之手控制,這隻神秘之手就是所謂的祝壽文化。
十大傳統文化
1、做九不做十
觀察祝壽文化的人可以通過大量的實例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實,那就是中國人在舉辦祝壽活動時,經常有做“九”不做“十”的習俗。本來逢上五十、六十、七十和八十等這類整十歲壽辰,是最值得慶賀和紀念的日子,然而許多人卻偏要將其提前到四十九、五十九、六十九、七十九歲時來舉行慶祝儀式,而到了整十歲生日時,卻反而默默無聞,無所表示了。此中原因,正與人們祝壽行為上的某些迷信心理有關。因為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十”有着“到頭”、“頂點”的意思,做了整十歲的生日,似乎就會將壽做完了,這當然是很不吉利的。因此,人們便經常要將整十歲的壽辰提前到逢九的壽辰來做,以表壽運永遠沒有盡頭。“做九不做十”的祝壽習俗之所以在一部分中國民眾的生活行為中廣為盛行,還由於“九”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一個吉利的数字。“九”與“久”相諧,寓有生命長久、時日持久等等的意義,這對於祝壽之人希望長壽的心理當然是較為相稱的。
與“做九不做十”相類似的,還有“做三不做四”之類的說法:“賀三不賀四,賀四要淘氣”、“活人不拜四十,死人不拜四七”。之所以要做三十而不做四十,是因為“四”與“死”諧音,是一個不吉利的数字,故四十歲壽辰是不應該大肆渲染慶賀的。中國民間過去還有一些根據性別而形成的祝壽禁忌形式,例如有些地方認為男人不應該做三十歲生日,而女人則不應該做四十歲生日,這叫做“男人不做三,女人不做四”。
2、壽關――六十六,吃塊肉
現代人或許已經很少知道什麼是壽關,但是在傳統時代,壽關之類的陰影卻無時不在影響着人們的生活。所謂壽關,也就是指生命過程中的關口,它們是決定人們安危禍福、生死存亡的重要時刻。被中國傳統民眾認為是壽關的年齡數有許多個,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六十六歲。俗語云:“六十六,天皇老子吃塊肉。”意思是到了六十六歲時壽命要被上天奪走,情況十分危急。除了六十六歲以外,五十五、七十三、八十四,以及各種“明九”和“暗九”等等的年齡數也經常被舊時百姓認為是壽命中的關口。俗語云:“人活五十五,閻王數一數”,“七十三,八十四,閻王叫你商量事”,意思是到了五十五、七十三、八十四這些年齡數時,閻王就要來向你索命,生命很難持久。其實人到了五十多歲以上的年齡時,身體機能有所下降,死亡概率有所增加,這是很正常的自然規律,但是人們卻偏要將這種現象與命運、鬼神密切聯繫起來,認為這些現象的產生是由於難以渡過生命中的某些關口,或者受到鬼神的懲罰所造成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