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習俗
一、正月初八是什麼日子
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又傳說初八是穀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中國民間風俗文化
正月初八是“蠶過年”的日子。民間習俗從正月初一到初八分別為一雞、二犬、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蠶等人和動物的“年”,這些都和農事有關,人們希望六畜興旺,人丁平安,蠶事順遂。同時,梓潼民間還有一個傳統禁忌,正月初八蠶過年時婦女不能用針線。據說,如果這天用了針線,蠶的眼睛會瞎。剝去迷信的外衣,也可看出人們對蠶事的尊重。
從史料記載和民間傳統習俗來看,梓潼人正月初八登高是和“蜀人正月有春遊之習”有關,登高也是春遊。以前“春上七日”蠶農上蠶神廟“以祈蠶絲”,後來和初八蠶過年相結合,於是形成廟會。演變成正月初八登高(長卿山)的習俗。
解放前正月初八登高的人成千上萬,山上香火旺盛,有時還上演川戲,解放后曾中斷了一段時間。上個世紀90年代末,正月初八登高被梓潼人列為第一個法定地方節日,成為當地春節期間一道亮麗的節日風景。如今,正月登高已作為一項全民健身活動推廣開來,深受梓潼人喜歡。
按農村的習俗凡是年前添丁(生男孩)的人家,會在這天到所在的“社公”前掛上大燈籠,把殺好的公雞(一定要公的雞)祭“社公”,上香燒元寶,燈籠越大越好,裏面有一盞油燈,用柴油或花生油作燃料,24小時不熄滅,直至到正月十五才下燈籠。
傳說初八是穀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正月初八的習俗
二、農曆正月初八是什麼節日
1、穀日
傳說正月初八是穀子的生日,稱為“穀日”。民間傳說農曆正月初八是穀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正月初八的習俗是對寫有穀物名稱的牌位進行膜拜,並不吃煮熟的穀物。這種習俗蘊涵着重視農業、珍惜糧食的思想。
1、順星節
正月初八又稱順星節,是漢族傳統農曆節日之一。順星節的祭星儀式在夜裡舉行,有錢人家擺108盞燈花,一般人家也可擺49盞,最少是9盞,代表日、月、水、火、木、金、土,羅侯和計都這九位流年照命星宿。燈碗形似小小高腳杯,有泥質的也有銅質的,內放豆油,燈捻用“燈花紙”捻成。
2、敬八仙節
民間取八字的讀音,將正月初八日演變成了敬八仙節。八仙即民間傳說中的李鐵拐、漢鍾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八位神仙。因其不畏強權,藐視富貴,經常深入民間,解危濟困,深受勞動人民喜歡。這一天,民間習慣備佳肴水果以祭祀八仙。
3、放生祈福節
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動,就是把家裡養的一些魚、鳥拿到外面,放歸野外。明代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記載說:“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籠禽雀、盆魚蝦、筐螺蚌,羅堂前,僧做梵語,數千相向,縱羽空飛,孽着落屋上,移時乃去,水之類投皇城金水河中網罟筍餌所希至。”初八放生,不僅體現了古人尊重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品德,也表達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間各種生物興旺發達的美好願望。
三、正月初八是穀日習俗來歷
穀日”的習俗是對寫有穀物名稱的牌位進行膜拜,並不吃煮熟的穀物。這種習俗蘊涵着重視農業、珍惜糧食的思想。正月初八也被稱為“順星節”,是一個可以預知一年運氣的節日。
穀日節中所蘊涵的重視農業、珍惜糧食的思想,值得繼承。民俗也是可以發展的,一成不變的民俗是不存在的。在這個我們早已疏離了大自然、對農作物極其陌生的年代,重過穀日節,感受農業的重要、糧食的意義,對於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當代人來說,特別是對孩子來說,還是很有價值的。
穀日活動
①觀谷
穀日節當日,全家着漢服,離開城市來到鄉村田野,大人向小孩子介紹基本農業知識,全家觀看各種越冬作物的長勢,讓小孩和大人一起親近農業,幫助孩子樹立尊重農業、农民、愛惜糧食的意識。在體驗的過程中,同時啟發小孩愛護生態環境的觀念。
在大春節期間,來到郊外田野,也是一種很好的休息遠足活動。
②食谷
返家后,由孩子親手製作一餐穀物晚餐給全家食用。如讓孩子親手和面蒸饅頭、親手製作麵條、親手淘米蒸飯、親手熬粥,大人只作必要的指導,而不要代替。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更真切的懂得糧食的珍貴,勞動的不易。
③養谷
城市生活節奏很快,人們難得親近一次自然。建議穀日節,全家赴花卉市場選購一些觀賞作物(市場有售,如“觀賞穀子”等)在家中栽培,一年四季悉心養護這種“作物”。
節日意義
穀日節中所蘊涵的重視農業、珍惜糧食的思想,值得繼承。民俗也是可以發展的,一成不變的民俗是不存在的。在這個早已疏離了大自然、對農作物極其陌生的年代,重過穀日節,感受農業的重要、糧食的意義,對於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當代人來說,還是很有價值的。
四、正月初八有什麼習俗
1、穀日
民間傳說正月初八是穀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穀日”的習俗是對寫有穀物名稱的牌位進行膜拜,並不吃煮熟的穀物。這種習俗蘊涵着重視農業、珍惜糧食的思想。
2、放生祈福
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動,就是把家裡養的一些魚、鳥拿到外面,放歸野外。明代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記載說:“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籠禽雀、盆魚蝦、筐螺蚌,羅堂前,僧做梵語,數千相向,縱羽空飛,孽着落屋上,移時乃去,水之類投皇城金水河中網罟筍餌所希至。”鳥是吃谷的,會搶奪人的收成,所以這一天要放生(主要是鳥和魚),表達好生之德,同時也賄賂一下鳥類,讓它們嘴下留情。選擇放生,還有一個理由,就是初八是順星之日,可以讓星宿看到自己的善行。
3、順星
中國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
依照道教和星象家的說法,每人每年都有一位值年星宿,也叫“流年照命星宿”(日、月、水、火、木、金、土、羅候、計都九星輪流值年照命)。人的一年命運如何,完全操在這位值年星宿手裡,而每年正月初八日為諸星君聚會之期,又傳為“諸星下界”之日,故在這天祭祀星君(即順星),便有可能獲得星君的垂佑。因此,人們有的到白雲觀星神殿(即元辰殿)去燒香順星。但不論是否去廟裡進香,是日晚間,天上星斗出齊后,各家都要舉行一個順星的祭祀儀式。
祭祀用兩張神碼,第一張印着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張是"本命延年壽星君"。二張前後撂在一起,夾在神紙夾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後方正中受祀。神碼前陳放着用香油浸捻的黃、白二色燈花紙捻成的燈花,放入直徑寸許的"燈盞碗",點燃。再供熟元宵和清茶。黃昏后,以北斗為目標祭祀。祭祀后,待殘燈將滅,將神碼、香根與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祀成。
4、吃元宵
正月初八在傳統中又被稱為“順星節”,而“順星節”的一大習俗就是吃元宵。古話常說“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丁”,用天上的星星對應地上的人口,天上的星星很多,寓意地上人丁興旺。在初八這一天吃元宵,就是為了求得星神的庇佑,對星神表示特別的感恩。此外,初八之後,從正月十三開始吃元宵,這元宵可以一直吃到正月十七。
5、八仙節
民間取八字的讀音,將正月初八日演變成了敬八仙節。八仙即民間傳說中的李鐵拐、漢鍾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八位神仙。因其不畏強權,藐視富貴,經常深入民間,解危濟困,深受勞動人民喜歡。這一天,民間習慣備佳肴水果以祭祀八仙。
6、婦女不能用針線
正月初八是“蠶過年”的日子。民間習俗從正月初一到初八分別為一雞、二犬、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蠶等人和動物的“年”,這些都和農事有關,人們希望六畜興旺,人丁平安,蠶事順遂。同時,在民間還有一個傳統禁忌,正月初八蠶過年時婦女不能用針線。
7、正月初八有開業的習俗
一些商場或店鋪在今天開業,主要是取“發”之意。願生意興隆,四季發財。
五、正月初八各族風俗
1、彝族
彝族根據彝歷選定年節。有的與當地漢族同過春節。有的地區彝族同胞,在門前樹立青松,用松針鋪地,表示免災消禍。還有的地區,在節日里殺豬宰羊,吃坨坨肉,人們互相拜訪,互贈肉類和饃饃。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們將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到來的這一年裡雨水充足。
2、壯族
壯族與漢族同時過春節。除夕晚上,要做好節日那天所吃的米飯,稱為“壓年飯”,有的地區群眾稱為“吃立節”,壯語為“過晚年”的意思。它預兆來年農業豐收。有的還包制有一尺多長,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頓還吃不完。大年初一清早,天還沒亮人們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婦女們都爭着到河邊或井旁“汲新水”,開始新的一年沸騰的生活。
3、布依族
布依族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達旦地在水塘邊守歲。天一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后地打水。誰最先挑回第一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姑娘。
4、滿族
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掛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掛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掛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艷,象徵著一年的吉祥開端。
正月初八有什麼習俗
六、正月初八有什麼禁忌
1、忌觀紅喜事
古代很少有男女在正月結婚的,古代有‘抬頭紅’一說,即男女正月結婚,乃月太歲壓頭,不利兒孫,因此正月很少有新人結婚。
2、忌打碎器物
這一天打破碗碟杯盤,意謂着這年會有“破運”,補救方式是用紅紙包起,口中念“歲歲平安”等吉祥話,並放在神案上數天,即可化解災難。也可用紅紙包上碎片,新年後丟入河中,口吟“撞破瓷,錢銀一大堆”。
3、米缸不能空着
以免一年之中有斷炊之虞。這叫做“聚財”。除夕夜大小水缸也不能空,裝滿之後,鄉下還舉行封井儀式。即用一個大的簸箕將井面蓋住,然後祭拜井神。初一日不能揭開簸箕,因為人們往往將水視作財水,一揭開簸箕用水。
4、忌理髮
古語說:正月理髮死舅舅,其實不然,查滿清朝《禮書》書中記載說,正月理髮原意為‘思舊’後傳言之,傳成了‘死舅’。
正月初八有什麼禁忌
七、正月初八的順星法會是什麼
順星這種原屬於宗教儀式的重要法事,如今已變成了民間的一種過年的習俗。
順星又叫祭星,古人認為天上的每一顆星都是一位神仙,被稱為星君,如太陽是太陽星君、月亮是太陰星君、木星為歲星、金星為太白等等。天上的每顆星都有自己的名字和相對應的神仙,而正月初八這天正是這些“星君們”下凡的日子,所以人們要進行祭拜,以求得保佑和庇護,這種祭拜儀式就叫做“順星”。也有一種說法就是天上的每顆星星就代表人間的每一個人,當年星出現的時候,星星和星星之間就產生了某些磁場的反應,自然就導致人間的人有吉凶禍福之別,所以才有了正月初八需要做順星的法事。
順星的法事在佛道兩教都相當的尊崇,尤其是道教更是將禳星列入重要的法事活動,有儀軌繁多的關於禳星的法會。而在佛教裏面關於禳星的法事有獨立一套儀軌和壇事的就只有唐密了,在唐密裏面有專門的修法壇事叫星供法會。
在唐密星供法事上的本尊為妙見菩薩又稱北辰菩薩。據《妙見陀羅尼經》卷下載,此菩薩位於娑婆世界之北方,故稱北辰菩薩,能救諸眾生,令獲吉祥之福,妙見菩薩是北斗神神格化的一尊菩薩。在唐朝我們的高祖一行大師就編譯了多種關於星供壇事的儀軌,諸如《北斗七星護摩法》《七曜星辰別行法》《梵天火羅九曜》《宿曜儀軌》等等。
其中《七曜星辰別行法》所說的二十八宿統管行病鬼王之祟害,以及用紙錢酒脯供養二十八宿可攘除其害的方術。在密教的星供法會上參加者須定出生年相應的一生之星為本命星,出生日為本命曜、本命宿,出生月為本命宮,從出生年數算九曜,把其人年齡相應之星作為當年星(屬星)。
星供之時,多同時招請與供養本命星和當年星。一般在天地異變的時候,修北鬥法與妙見供,為個人招福攘災之時,修本命星供與當年星供。十二宮與二十八宿則附屬於其它星供之祭。修妙見供與北鬥法時,修驗者內觀自己與妙見菩薩成為一體,咬碎惡星,招請善星。修本命星供與當年星供之時,修驗者先與依賴人的當年星同化,靠大日如來與妙見菩薩的保護,祈禱破除當年星的宿曜障,借其神靈得吉祥,變其為善星。
法會布置及程序
順星又名祭星。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製作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接星”。祭祀“本命延年壽星君”。供放在桌後方正中受祀。九耀星君牌位列置兩邊~各殿內陳放着用酥油、香油等灌制好的燈盞,燈捻最後是用黃白色線捻制,按各自照命星君供奉本命星君,及據查需要多少盞照命燈點燃供奉。再供熟清茶。黃昏后,在大雄寶殿禮八十八佛大懺悔文,以大吉祥天女神咒加持本命星君。次日將牌位等祀品一同焚化。
牌位燈燭式,九耀星君排位
黃紙牌位寫“日宮太陽帝子星君”,燈十二盞。正西祭之;
黃紙牌位寫“月宮太陰皇后星君”,燈七盞。正西祭之;
青紙牌位寫“東方甲乙木德星君”,燈二十盞。正西祭之;
紅紙牌位寫“南方丙丁火德星君”,燈十五盞。正西祭之;
黃紙牌位寫“中央戊己土德星君”,燈五盞。正西祭之;
皂紙牌位寫“北方壬癸水德星君”,燈七盞。正西祭之;
白紙牌位寫“西方庚薪金德星君”燈八盞,正西祭之;
黃紙牌位寫“天宮神首羅喉星君”,燈九盞。正北祭之;
黃紙牌位寫“天尾官分計都星君”,燈二十盞。正西祭之。
注:本命延年壽星君排位夾於星君牌位之後,同掛於牌架上。
八、為什麼正月初八要扶運
順星又名祭星。正月初八晚上,人們無論是否去廟裡進香祀星君(即順星),等天上星斗出齊后,各家都要舉行一個順星的祭祀儀式。
這一天主要是從香蠟鋪中請來的“星神馬兒”上所列的星宿名號來了解“天文”。順星節祭星儀式在夜裡舉行,有錢人家擺108盞燈花,一般人家也可擺49盞,最少是9盞,代表九位流年照命星宿。燈碗形似小小高腳杯,有泥質的也有銅質的,內放豆油,燈捻用“燈花紙”捻成。
民間認為,這一天天氣好,則主這一年稻穀豐收,不好則年歉。
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
依照道教和星象家的說法,每人每年都有一位值年星宿,也叫“流年照命星宿”(日、月、水、火、木、金、土、羅候、計都九星輪流值年照命)。人的一年命運如何,完全操在這位值年星宿手裡,而每年正月初八為諸星君聚會之期,又傳為“諸星下界”之日,故在這天祭祀星君(即順星),便有可能獲得星君的垂佑。因此,人們有的到白雲觀星神殿(即元辰殿)去燒香順星。但不論是否去廟裡進香,是日晚間,天上星斗出齊后,各家都要舉行一個順星的祭祀儀式。
祭祀用兩張神碼,第一張印着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張是“本命延年壽星君”。兩張前後撂在一起,夾在神紙夾子上,放在院中天地桌後方正中受祀。神碼前陳放着用香油浸捻的黃、白二色“燈花紙”捻成的燈花,放入直徑寸許的“燈盞碗”,點燃。再供熟元宵和清茶。黃昏后,以北斗為目標祭祀。祭祀后,待殘燈將滅,將神碼、香根與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祀成。(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