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后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
五毒、五黃
是什麼
端午節的“五毒”是什麼?
蠍、蛇、蜈蚣、壁虎、蟾蜍。
端午節的“五黃”是什麼?
江南民間在端午節有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是黃瓜、黃鱔、黃魚、雄黃酒、咸鴨蛋黃。
為什麼端午節要吃咸鴨蛋黃?
為了驅“五毒”,民間用五種紅色的菜象徵五毒的血,吃時就會把妖怪嚇跑,也就是吃五紅,咸鴨蛋黃中的紅油就是其中的一種紅。
屈原
不姓屈,姓什麼?
屈原,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其實姓羋,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說“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楚國國君姓羋,屈是屈原的氏,在當時姓與氏是分開的。
端午節
喝雄黃酒的淵源
雄黃酒是用雄黃的粉末泡製的,雄黃酒作為一種中藥藥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葯。於是古代人就認為具有腐蝕之力的雄黃可以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端午時節正值春夏之交,是蚊蠅等蟲害繁衍的高峰期,因此自古以來,人們就有插艾草、飲雄黃酒,用來辟邪防疫的傳統。所以古人不但把雄黃粉末撒在蚊蟲孳生的地方,還飲用雄黃酒來祈望能夠避邪,讓自己不生病。
端午節
古代的運動會
端午節是古代的運動會,從古至今,端午當天的習俗大多跟體育有關。南方的賽龍舟,龍舟競渡時間被統一在五月初五端午節時舉行,各郡、縣、村社每年都組織龍舟競渡比賽。賽場終點插着錦綺彩竿,彩竿上一般懸挂着錦緞,名叫“標”,奪標者則為勝出者。
北方的射柳、鬥草、馬球,參与者眾多。所謂射柳,就是類似邊騎馬邊射弓箭,看誰能擊中的遊戲;馬球跟現在的馬球非常相似,鬥草是孩童們經常玩的一種遊戲,這鬥草也有講究,有所謂文斗有所謂武鬥。因此古時端午這一天的氛圍,就像全民運動會一樣。(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