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二生肖 民間習俗 正文

民間風俗:菖蒲酒和草頭湯

民俗活動及寓意

民間風俗:菖蒲酒和草頭湯

  在明代,該日,民間“煎百草為湯,老幼皆浴”。至清代,皆以菖蒲、艾蒿之類,煎湯沐浴,叫“草頭湯”(亦稱“蒲湯”)。據說洗了可消毒去穢,使人不染痢疾。在蒼南,則采五種藥草(三張白、水楊梅、蜻蜒花等),與雞鴨蛋同煮,稱“午時草”。其湯供小孩沐浴,浴后以雄黃點額,塗其手腳心,然後吃蛋,也有把草蒲切成碎片,浮在雄黃燒酒杯內,叫做“蒲酒”,也叫“蒲觴”,吃了可以避邪。“未嘗蒲酒心先醉,不沐蘭湯骨亦香。”這是明末溫州人恭弘=叶 恭弘尚高,因不肯(艹雉)發,被關在獄中過端午時所寫的詩。有的地方還以草蒲根浸水缸中以解毒。在市區,早晨,人們用粽子、鮮雞蛋、鹽鴨蛋、大蒜,雜以菖蒲、艾蒿等草(俗名“重午草”),放在鍋中煮沸,然後當早餐進食,謂可辟邪。在樂清,端午節有吃莧菜,蓼(艹晶)、鹹蛋、筍鞭的風俗。俗諺雲:“莧菜紅,蓼(艹晶)白,吃了鹹蛋防飛絲,吃了筍鞭腳骨硬。”在文成,則有吃莧菜、大蒜的習俗,謂夏日可防發痧。
民間風俗:菖蒲酒和草頭湯
  中國風俗:打開門炮、關門炮

  大年初一凌晨,家家戶戶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后打“開門炮”,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徵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打“開門炮”也有慣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發,意謂可解除一年的疫癘災晦,並表示接新年。要求三發都響,聲音洪亮清脆,最為吉祥。俗信打“開門炮”越早越好,象徵今年隨便做什麼事都會順利,如意發財,種田人會五穀豐登。有些地方在打開門炮時,還口中念念有辭:“開大門,放大炮;財亦到,喜亦到。”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紅,燃放后紙花滿地,燦如雲錦,行程了滿堂瑞色,喜氣洋洋。

  每年除夕入夜,家家戶戶也要放鞭炮,這叫“打關門炮”。

  『現在溫州大部分地方(包括農村)已經禁放煙花爆竹,但在農村和海島此時還是可放的,畢竟是溫州最重要的習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