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故事讀後感
清明節路邊燒紙錢的痕迹,畫出的圈圈還清晰可辨。每當走到這些地方的時候,我都會不自覺地小心避讓,生怕自己的貿然打擾了死者的清明。我能想象那些燒過的紙錢順着煙火之氣的烘托,一步步上天,然後在黯淡,落下,好像是一盤祭品被亡靈吃得只剩下渣滓,一個新鮮的蔬果經過祖先的“巡檢”只剩下殘留的蒂把。我不知道人死後到底去了哪裡,也不知道這些據說可以在冥界流通的貨幣他們是否能收到,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燒紙錢的活人一定能收到,能感應到來自生命的祝福和另一個世界的牽絆。
紙錢與其說是燒給死人,毋寧說是燒給生者。這就是儀式感里潛藏的秘密。
中國人講歸宿感,講落恭弘=叶 恭弘歸根,其實就是找到自己來時的地方,走過的路,愛過的人,經歷過的時光荏苒。有生必有死,有去要有來,只有回來,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死才算是歸途,否則人就要前路無際,死無葬身,成為孤魂野鬼了。
中國人還講因果,生是因,死便是果;有往有來,離開是出發,回來就是歸途。所以那些沒有埋葬在肉體出生地的死亡,都算不得有結果,靈魂就像是被無限期放逐,不知道何時才停下漂泊。
人死了之後到底還有沒有其他形式的生命,這個暫時科學還無法斷定,但對於生者來說,生養自己的父母需要記住,一起走過的伴侶需要記住,曾經一起度過的時光需要記住。記住不是為了感激誰活着報答誰,而是為了用這些記憶給自己築一個心巢。死者可以沒有家,活着的人心必須有一個可以安住的地方。這就是燒紙錢的秘密,祭祀的深意,緬懷的神奇。
我們常常講儀式感,為什麼儀式感重要呢?因為它是一種身體力行。古人講知行合一,就像對待死者,我們說人不可忘本,死者就是我們的根本,是血緣上的根本,關係上的根本,曾經的根本。正是有了他們我們才會存在,才會成為現在的自己。你不能光嘴上說,還得做,用行動來證明。如果喊空話,空口無憑,別人不會信,就恐怕連自己很快就會忘記了。說話只能用上我們的嘴巴和耳朵,而在一個儀式里,你的眼睛會看到紙錢如人生一樣慢慢燃盡,耳朵會聽到燃燒的聲音和一旁同行人的祈禱和祝願;鼻子會聞到燒焦的味道;身體或跪或蹲,都能感受到烘烤;心裏想着的是曾經一起走過的漫長時光。
看着一卷捲紙灰升空,你會想到另一個世界,我們的親人去到的那個世界。這就是生與死的溝通,人生從生到死,紙錢從有到無。一個簡單的活動,蘊含了生命整個的過程,是一次靈魂的洗禮,也是一次死亡教育,讓我們理解了這個身體就像紙張一樣,終會在歲月中泯滅。
這個過程就會大不一樣,我們的六根都會用到,眼耳鼻舌身意統統經歷了一次祭奠和祈願,心魂里就會有刻骨銘心無法抹去的印跡,這些痕迹都會成為靈魂的居所,在行走累了的時候,停在裏面休息,療傷,回血,再次精神飽滿地前行。
沒有閱歷的人可能會覺得這很浪費,白白花了錢財還污染環境,如果你能切實參加一次,體會其中的意義,就會明白,所有的浪費都不會白費,它會在你的心裏注入一種神秘而無形的力量,超過了金錢和口號的粗暴熏陶,超越了歲月和年齡,很多年後,仍然可以作為心靈的養料。
如果你問我,燒掉的紙錢死人能收到嗎?我無法回答,但我知道,活着的人一定能收到。所以,燒紙錢不是為了周濟亡靈,而是為了養育生者。如果你能解釋給自己的下一代,日後就能得到更好的回報。此謂之,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清明節燒紙錢的秘密:燒掉的紙錢鬼魂真的能收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