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草原上的維吾爾族音樂文化

與眾不同的毛南族語言文化

  維吾爾族文化是由多個區域交匯融合而成。維吾爾族音樂作為其中的一部門,同樣受到古代回紇音樂的影響,並與漢族音樂、印度音樂、波斯和阿拉伯音樂經由耐久交流,逐漸形成現代維吾爾族音樂文化。

維吾爾族音樂

  人們常說新疆人“會語言便會唱歌,會走路便會舞蹈”,能歌善舞是他們的先天,也是外人艷羡不已的才氣。同時,新疆又是一個多民族群集的地方,它融匯了多民族的歌舞語彙和民族風味,這是其它歌舞所不具備的。

  新疆音樂以維吾爾族民間音樂最享盛名。它繼續了古代龜茲樂、高昌樂、伊州樂、疏勒樂和于闐樂的藝術傳統,保留着粘稠的民族特色。由於地域的脫離,在耐久的歷史生長中,新疆各地的維吾爾民間音樂都融注了內陸生涯的乳汁,形成了氣概迥異的幾個音樂色彩區:即南疆色彩區,東疆色彩區和刀郎色彩區。

  南疆色彩區局限較廣,內容、形式又因地而異。例如,和田民歌古樸短小,富有鄉土氣息:喀什民歌節奏龐大,調式厚實;庫車民歌熱烈活躍,具有鮮明的可舞性,隱約透露着古龜茲樂舞的樂聲舞姿的遺風。東疆色彩區包羅哈密、吐魯番等地,民間歌曲在結構、調式等方面,都同漢族、蒙古族的民間歌曲有許多近似之處。

仫佬族春節過年習俗

  刀郎色彩區的民歌氣概粗獷,保留着古代從事遊牧的刀郎人所喜歡的牧歌情調。此外,在伊犁區域,二百餘年理由南疆、東疆大量遷來的維吾爾族,不能阻止地接受了這裏多民族文化的影響,而形成了帶有伊犁地方色彩的維爾民間音樂。歌曲結構完整,規模較大,曲調悠長,情緒深沉,不少歌曲有着敘詠性的特點。

  維吾爾族民間歌曲內容普遍,數目眾多。從內容及其功效來劃分,有戀愛歌曲、勞動歌曲、歷史歌曲及習俗性歌曲4種。其中以戀愛歌曲和習俗性歌曲數目最多,滲透到維吾爾族人民生涯的各個角落。

  民歌的歌詞多數不牢靠,往往選擇能套用歌曲曲調的民謠,每段唱詞由2句或4句正詞及若干襯詞組成。襯詞有短有長,起着增強語氣,渲染氣氛,深化詞意,或點明中央內容,睜開、擴充音樂主題的作用。唱詞多接納比、興等手法,寓意深刻。

  維吾爾族人民能歌善舞,經常憑證差其餘時間和場所,舉行種種差異形式的“麥西來甫”。麥西來甫一詞為聚會之意,是維吾爾族傳統的群眾性民間文娛流動形式。維吾爾族的歌舞音樂,主要有:賽乃姆,其音樂由多首歌舞曲聯綴而成,熱情曠達,晴朗歡快。薩瑪,用鐵鼓與嗩吶伴奏,音樂剛健有力。納孜爾庫姆,其音樂急促跳蕩。來派爾,音樂輕快活躍。

  維吾爾族的民間說唱形式主要有“達斯坦”、“庫夏克”、“埃提西希”等多種。達斯坦是一種有唱、奏、說的敘事套曲形式。庫夏克為民間彈唱音樂,邊彈邊唱,歌詞多是一些帶有簡樸故事情節的歌謠體組詩。埃提西希意為說唱。常由1、2人邊說邊唱些帶有取笑性的小故事,有的有簡樸的情節和人物,形式活躍,演出生動,曲調簡樸。

  你可能也喜歡:
  維吾爾族的手工藝品:英吉沙小刀
  維吾爾族諾魯孜節新的一天
  舌尖上的維吾爾族飲食文化
  怪異的修建文化:維吾爾族民居

淺述雲南壯族服飾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