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春節習俗盤點
提及傳統節日我們最初想起的就是春節。春節可是我國的第一大節日,少數民族也有些節日跟我們的傳統節日是一樣的。除了這些另有什麼呢?接下來跟小編去白族文化看一下白族另有哪些傳統節日。
青女人節:陰曆正月十五日
這天劍川縣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婦女都要加入流動,她們紛紛捐錢,聚會在一起,專門請人扎一個青女人的偶像,給她穿上白族的艷服,把她抬到鞦韆架上盪鞦韆,眾人圍着她邊舞邊唱,娛樂一番,然後到海尾河畔舉行祭祀儀式。晚上,由一人舉着“青女人”偶像作前導,眾婦女隨後,繞遍村中的巨細街道,邊走邊唱敘事長歌《青女人》。隨後再回到村中的園地上,和“青女人”盪鞦韆,直到深夜。最後把“青女人”送進海尾河裡。
白族接三公主:每年陰曆二月十三日
每年陰曆二月十一日,大理區域的白族群眾身着白族艷服,準時到達龍於山舉行念經和朝拜三公主的紀念流動,並和當地彝族群眾舉行聯歡,打霸王鞭、打歌和對唱調子,於十三日破曉用白馬馱着從三公主身上換下的白族服裝(示意接三公主),接三公主回大理加入繞三靈等節日流動。他們打着紅旗,吹着噴吶,敲鑼打鼓,邊走邊喝白族調子,興高彩烈地脫離巍山返回大理。若是接三公主這天下雨,他們更是眉開眼笑,以為這一年大理壩子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樹花會:陰曆二月十五日
每年陰曆二月十五日,人們都來古戰場遺址上趕會做生意。會期前幾天,白族村寨里的大女人小媳婦,買來白布綵線,相互邀約,在一起挑花綉朵,趕做繡花巾。白族繡花巾呈正方形,邊長兩尺左右。繡花巾的四角劃分綉一個彩蝶,繡花巾中央繡的是綠恭弘=叶 恭弘紅花和蜜蜂。
樹花會前後,白族村民總要在房前屋后栽上幾棵“蜜蜂樹”,種上幾株“蝴蝶花”,以表達“懷古思祖”的心情,三營壩子有“花果壩”的美稱,在一定水平上,是和樹花會的傳說和習慣分不開的。
瑤族的禁忌民俗與禮儀
三月街:陰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
傳說“觀音大士”開拓了大理區域,各族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屆這個時期,都要遠道而來聚會,演出種種舞蹈和賽馬等。厥後三月街又逐漸變為一個盛大的物資交流會。明清時期,以騾馬、山貨、藥材生意為大宗,农民也在會期購置耕畜、農具,以備春耕。
繞三靈:陰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共3天
繞三靈,又稱繞山靈、繞三林。白語叫“觀上覽”,觀就是“逛閑”或“遊覽”之意。三靈,指3個地方:位於雲南大理古城西、三塔寺旁的佛都――崇聖寺,位於蒼山腳下慶洞村的仙都――聖源寺和位於洱海西北岸的神都――金圭寺。
火炬節:陰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
把節是中國西南許若干數民族都過的一個傳統民族節日;時間一樣平常為陰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節日這天,各村寨都要堅一把大火炬。憑證史籍紀錄,火炬節屬於火崇敬,火炬節古稱“新火節”,由於火是灼爍的象徵,代表理想和希望。其始於時間,應在古代部落時期,古代先民取來火種,重新生火,目的是為了除舊布新,讓火永不熄滅。
耍海會:從陰曆七月二十三日最先,一樣平常三至五天不等
鄧川、喜洲的白族群眾身着民族艷服,聚會於獼苴河兩岸和洱海之濱,舉行用綵船遊河泛海、唱山歌對換子等流動,連續三至五天。大理、下關沿海的白族群眾除舉行划船耍海對歌流動外,還要舉行規模盛大的龍船競賽流動。競賽時,看誰最先繞過海心的符號轉回到岸邊,最先回到者為冠軍。
石寶山歌會:陰曆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月朔
弦歌之聲,夜以繼日地漂蕩在山間林莽,只要上得山來便會恣意抒展歌喉。暮年人以為,在歌會上唱白曲,可以獲得祥瑞,亦或是通常在家已向神靈許下願心,於是在歌會唱調子便成了還願之舉;中年人借歌會抒發情懷,显示自己的歌才;青年男女則多數以歌為前言,尋找知音同夥。
你可能也喜歡:
從火炬節看白族文化,你知若干?
明了白族文化的藝術熏陶:白族扎染文化
惟妙惟肖的白族女人的頭飾
讓人垂涎三尺的白族土八碗文化
苦聰人的智慧,雲南苦聰人的蜘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