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中國第二大姓氏:李姓氏的由來

評劇起源於哪個地區,你知道嗎?

  李姓是偃姓的後裔,曾以官為氏稱理姓。在古時刻理、里、李三字並通。皋陶為人正直,敢作敢當。好事無量,而且富有締造性。為李姓的子孫後裔做了一個好楷模。也成為了現代李姓的自滿。那麼李姓氏的由來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領會民族文化吧!

民族文化

  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之後裔。堯時,皋陶曾擔任大理(掌管刑獄的官)的職務,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后子孫歷三代世襲大理的職務,其子孫根據那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有兩種。一種說法是:商紂時,皋陶後裔理徵,在朝為官,因直諫冒犯了商紂王,而被正法。

  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難時,因食李子果腹,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種說法是:據《姓氏考略》紀錄,周之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後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於李耳稱姓的。

  出自他族改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哀牢夷后,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鮮卑氏有複姓叱李氏,漢化后,改為漢字單姓李氏。是為洛陽李氏。

  出自他姓改李氏。據有關資料所載,唐開國元勛有諸將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鮮於氏等16氏,因立功從唐國姓,賜予李氏。

  群集地(遷徙漫衍)

  李氏自商末至東周的二百年間一直棲身在豫東。西漢時,李氏有一支遷往今山東境,約莫自東漢最先,有李氏族人陸續徙居西南,漫衍於川、滇一帶,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壯、彝、滿、回、土家、納西等民族中。魏晉南北朝時,李氏已是天下的大姓,中原的崔、盧、李、鄭並稱四大王謝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生長。

  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壯盛時期,李氏作為國姓,最為顯貴。唐代李氏南遷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門人南遷,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於唐高宗時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拓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亂”時,有不少李氏子孫遷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時,因動亂,李氏有遷往福建、莆田、晉江等地定居的。

  李氏遷徙至外洋,始於明朝初年,去琉球國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國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許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華人。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稱王者多達60餘人,先後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順等政權。

  從明末最先,閩、粵李氏陸續有人移居台灣。台灣李姓排列第五。台灣各地四處都有李姓人氏,縱然在人煙希罕的邊陲之地,也有李姓的後裔在繁衍。台灣李氏也來自福建和廣東。最先到台的地福建人李魁奇,後為鄭芸龍所殺。

  台灣李姓並非一支,第一類是北宋大臣要綱之後稱為景仙李氏;第二類是河南李氏稱為兌山李氏;第三類是來自宋朝的雲南后稱為金山鄉李氏;第四類是燕樓李氏;約宋元之間這支李氏上在台李氏中人數最多。

  堂號

明朝錦衣衛的“制服”飛魚服圖片

  “隴西堂”,由於李氏望出隴西郡故名。

  家乘譜牒

  天下:隴西郡李氏族譜總譜不分卷、李氏近房宗譜不分卷、李氏族譜。

  河北:濼縣李氏族譜五卷、濼邑李氏族譜四卷、李氏族譜不分卷、李氏支譜不分卷、李氏家譜不分卷、李氏張恕堂本支譜十卷。

  上海:李氏家乘一冊、隴西李氏宗譜不分卷、竹岡李氏族譜十卷首一卷。

  江蘇:夫椒李氏家乘八卷、江寧李氏宗譜不分卷、李氏族譜二卷宗圖一卷、李氏三房支譜四卷。

  浙江:西塘李氏支譜十二卷、嘉興梅會李氏族譜二十二卷、梅會李氏族譜十二卷歷史名人

  李耳:春秋末期頭腦家、哲學家,道家的首創人。他以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一陰一陽為之道”的辯證法和“天人合一”的系統論。

  李冰:戰國時期蜀太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馳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為國家農業生產、水利工程作出偉大孝順,被後世奉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初始以“玄武門事情”取得政權,后制訂了一些對社會生長較為有利的措施,締造了“從諫如流,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貞觀盛世。

  李白:唐代着名浪漫主義詩人,他在中國文學史上佔著極為主要的職位。其代表作有《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靜夜思》等。人稱“詩仙”。

  李廣:西漢時人,曾歷仕文、景、武帝三朝。多次加入還擊匈奴的戰爭,作戰70餘次,以勇敢善戰着稱。在任右北平太守時,匈奴數年不敢攻擾,稱之為“飛將軍”。

  李清照:南宋女詞人。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涯,後期多嘆傷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吐露出對中原的眷念。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否決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你可能也喜歡:
  揭秘:排簫是哪個民族的樂器
  拉祜族葫蘆節,最盛大的日子
  共工怒觸不周山帶來的結果
  傳說中的應龍是什麼,你知道嗎

鮐背之年是什麼意思?是長壽老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