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草原文化的主要显示:蒙古族衣飾

擁有原汁原味之原始的傈僳族舞蹈

  每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特色的衣飾,這些衣飾也是能讓人一眼判斷出是哪個民族的依據。隨着時間的推移,許多民族衣飾也有了改變,然則不管經由若干歲月洗禮,或多或少都有保留屬於自己本民族的民族特色,那麼在蒙古族文化中蒙古衣飾都有哪些民族特點呢。

草原文化的主要显示:蒙古族衣飾

  蒙古族衣飾具有粘稠的草原氣概。由於蒙古族耐久生涯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豈論男女都愛穿長袍。牧區冬裝多為光板皮衣,也有綢緞、棉平民面者。夏裝多布類。長袍身端肥大,袖長,多紅、黃、深藍。男女長袍下擺均不開衩。紅、綠綢緞做腰帶。男子腰帶多掛刀子、火鐮、鼻煙盒等飾物。喜穿軟筒牛皮靴,長到膝蓋。农民多穿平民,有開衩長袍、棉衣等,冬季多氈靴烏拉,高筒靴少見,保留扎腰習俗。男子多戴藍、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綢子纏頭。女子多用紅、藍色頭帕纏頭,冬季和男子一樣戴圓錐形帽。未婚女子把頭髮早年方中央離開,紮上兩個髮根,髮根上面帶兩個大圓珠,發稍下垂,並用瑪瑙、珊瑚、碧玉等裝飾。尚有對照有特色的是蒙古族摔跤服。

  蒙古族摔跤服是蒙古族衣飾工藝。摔跤競賽服裝包羅坎肩、長褲、套褲、綵綢腰帶。坎肩袒露胸部。褲子寬大。套褲上圖案厚實,一樣平常為雲朵紋、植物紋、壽紋等。圖案粗獷有力,色彩對比強烈。內褲肥大,用10米大布特製而成。利於散熱,制止汗濕貼於體表;也順應摔跤角力運動特點,使對手不易使用纏腿動作。

  套褲用堅韌結實的布或絨布縫製。膝蓋處用各色布塊拼接組合縫製圖案,紋樣大方莊重,示意祥瑞如意。服裝各部門配搭適當,完善無缺,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哈薩克族曲藝形式的一種:鐵耳麥

  內蒙古地域遼闊,自然環境、經濟狀態、生涯習慣差異,形成了各具特色、厚實多彩的衣飾。如巴爾虎、布利亞特、科爾沁、烏珠穆沁、蘇尼特、察哈爾、鄂爾多斯、烏拉特、土爾邑特、和碩特等數十種衣飾。他們為大要氣概一致,各具特色。基本形製為長袍、下擺兩側或中央開衩,袖端呈馬蹄袖。已婚婦女袍服外面還配有長、短差異名目的坎肩。蒙古各部落衣飾中區別最大的是婦女頭飾。如巴爾虎部落蒙古族婦女頭飾為盤羊角式,科爾泌部落蒙古族婦女頭飾為簪釵組合式,和碩特部落蒙古族頭飾為簡樸質樸的雙珠發套式,鄂爾多斯蒙古部落婦女頭飾最突出的特點是兩側的大發棒和穿有瑪瑙、翡翠等粒寶石珠的鏈墜,使鄂爾多斯頭飾成為蒙古各部中的佼佼者。

  蒙古族衣飾以袍服為主,便於鞍馬騎乘,具有濃郁的草原民族特色。蒙古族衣飾以自己怪異的氣概和精湛的製作工藝,立於我國甚至天下衣飾之林而耐久不衰。

  蒙古族衣飾刺繡藝術和蒙古族衣飾一樣源遠流長。展示蒙古族衣飾美的魅力手法,即是蒙古族刺繡。

  刺繡,蒙古語叫“嗒塔戈瑪拉”。蒙古族刺繡同眾多傳統手工藝一樣,在中華民族悠遠的影象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提及刺繡,人們馬上會遐想到那是江南秀女的專利。着實否則,草原上的蒙古族婦女,強壯、豐腴,不只能牧羊,而且個個都是刺繡能手。

  自古以來草原的女人從小就學習刺繡藝術。主要師從於母親,刺繡將伴其一生。《蒙古習慣鑒》等文獻紀錄,在元朝以前,古代蒙昔人在生涯中就很注重刺繡藝術,而且應用局限普遍。心靈手巧的蒙古族婦女,僅憑一縷絲線,幾片綢緞,巧妙地縫綉出一件件凝聚生涯哲理,包羅人世情趣的種種衣飾以及生涯日用品,可謂優美花團,竟相争妍。若是來遼闊的綠草如茵的內蒙古大草原,就會發現蒙古族牧民生涯在一個五彩繽紛刺繡天下里。她們在漫長的遊牧生涯中,用自己的伶俐才智和勤勞的雙手締造出了紋樣粗獷、線條明快,色彩對比強烈,具有北方遊牧民族氣概的蒙古族刺繡。

  您還喜歡:
  維吾爾族歷史悠久的多朗舞
  “苗年”的社會與文化價值體現
  彝族民族傳統文化:彝族漆器
  彝族火炬節的三部曲:迎火、贊火、送火

享譽千年的水族九阡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