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起源於祁連山的古老民族

柯爾克孜族的諺語,你知多少?

  中國有許多個民族,其中有不少是少數民族,他們起源於差其餘區域,紛歧樣的山脈。而有一個民族是起源於中國的祁連山,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普米族。
  那麼,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普米族又是一個怎樣的民族呢?隨小編去普米族文化看看吧!

普米族

  普米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起源於古代祁連山一帶的羌人。憑證族內、外專家學者研究以為:古代羌人的一支早期經柴達木盆地進入巴彥喀拉山西北段的江河源頭區域,並在那裡舉行部落同盟,形成“盤木”配合體。約莫到了先秦時代,盤木配合體的大部門遊牧遷入到現在的川西北線一帶,與自甘南南下進入川西的“白狼”連繫成更大的族體,史稱“白狼盤木”。漢代,白狼盤木已經遷徙到滇西北的領土,宋朝末年,川西南盤木中被迫追隨忽必烈南征的兵吏首次到達蘭坪,今後陸續有農牧民到達於此定居,繁衍生息,直至今日。

  憑證1990年第四次天下人口普查效果,共有3萬餘人。由於歷史的緣故原由,普米族人棲身較為渙散。主要棲身在雲南西北高原的蘭坪老君山和寧蒗的氂牛山麓。少數漫衍於麗江、永勝、維西、中甸以及四川的鹽源、木里等地。與漢、白、納西、藏等民族交織雜居。形成一種大渙散,小集中的特點。

  普米族自稱“培米”。“培”意為白,“米”意為人,有白人的寄義。古代華文史籍稱之為“西番”或“巴苴”。

  1960年5月,憑證本民族人民的意願,宣布改“西番”為普米,今後正式命名並將自稱和他稱歸於統一。普米族有自己的語言,普米族人在與周圍民族友善相處的來往歷程中也掌握了多種民族的語言。普米男子普遍兼通漢、白、納西、藏等民族的語言;但沒有撒播至今的文字,僅發現有一種處於文字前身狀態的刻劃符號,在寧蒗和木里的普米族曾經使用過簡樸的圖畫文字,字數雖少,但已經堪稱萌芽狀態的原始文字。

土族姓氏主要有哪些

  普米族民間傳統體育
  普米族的民間體育運動主要有打鞦韆、射箭、打磨秋、跳繩等。這些娛樂流動,常帶有普米族棲身山區和半農半牧生涯的民族特點。

  打鞦韆:在形式上與其他民族類似,然則其鞦韆架很有特色。普米族人把六根長干木料分成兩組,每組三根,並劃分用竹篾繩栓住一頭,豎起來后叉開,形成兩個三角支架,中央橫搭一根木料,上面栓一根長篾繩套,人就站在繩套上,兩手捉住身體雙方的篾繩最先盪鞦韆。打鞦韆這種運動一樣平常在過大年時舉行。

  摔跤:普米族也有摔跤形式,其方式是摔跤的雙方先握緊對方的腰帶,然後 用肩、臂和腰的動作將對方摔倒為勝,在摔跤歷程中不能抱腿和絆腳。一樣平常都是三局兩勝。如雙方同時雙肩着地稱“平肩”,若是平肩三次就不能再競賽了。

  打磨秋:是在一根豎載的短木樁上橫扣一根滑膩的粗木干,桿兩頭劃分壓上一人,旋轉起來舉行取樂的一種流動。打磨秋大多是節日時代在村邊舉行,加入者以青年男女和較大的孩子為主。此外,在普米族民間也有射弩流動,其方式也各周邊其他兄弟民族一樣。

  普米族民間音樂、舞蹈
  普米人能歌善舞,民歌厚實多彩,有着濃郁的民族氣概和鄉土氣息,反映了普米人的生產、生涯、歷史、倫理、頭腦情緒和審美情趣。

  你可能也喜歡:
  清點回族的節日文化大全
  彝族衣飾的三色文化是什麼意思?
  怒族拜祭女獵神的緣故原由,你知道嗎?
  回族文化符號回族衣飾文化

解惑:朝鮮族是中國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