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鄉族庄窠的房屋建造與形成
哈薩克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怪異的音樂旋律以及婀娜多姿的舞蹈是這遼闊大草原最悅耳的畫面。哈薩克族文化從古代一直撒播至今,哈薩克族人民在繼續中不停生長,從而形成了帶有民族特色的音樂。那麼,就讓小編帶人人領會一下哈薩克族民族文化的音樂特點吧。
民歌是哈薩克民族生涯中不能缺少的精神食糧,哈薩克演奏的樂器主要是冬不拉。冬不拉有兩根弦,多數用四度定弦,用右手指頭彈撥發音。冬不拉是木製的,體積小,重量輕,便於攜帶。這些都適合了遊牧民生涯生產方式的需要。
民歌的演唱形式
彈唱歌曲是哈薩克族民歌演唱的形式之一,由謳歌者自彈自唱。彈唱歌曲無牢靠歌詞,由歌手即興編唱。其曲調篇幅較長大,音樂結構不很規整,節奏對照龐大,常使用以3/8拍為主的夾雜節奏,曲調的語言性、敘述性較強。在音樂上可分為謳歌性的和說唱性的兩種類型。
前一類有牢靠唱詞,旋律悠揚、寬闊,人們把善於這一類彈唱的人稱做“安玖”,即歌手;后一類旋律精練、明快,人們把善於即席作詞彈唱的人尊稱為“阿肯”,即草原上的游唱詩人。每年夏日的“阿肯彈唱會”是一種以對唱為主的競賽。對唱在哈薩克族文化生涯中佔主要職位,在節日及婚禮上都要舉行對唱流動。獨唱歌曲具有優美的旋律,寬闊的氣息,豁達而充滿激情,結構對照整齊。
哈尼族圖騰預示着什麼,你知道嗎?
哈薩克族民歌的音樂特點
哈薩克族民歌主要接納歐洲音樂系統,但也有一些作品接納中國音樂系統,甚至有在一首作品中同時存在兩種音樂系統的因素的情形。
音階
哈薩克族民歌普遍地運用七聲音階,但也有五聲音階或者五聲音階基礎上的六聲音階。古老的對唱曲經常使用五聲音階。
調式
五聲調式——五聲調式的哈薩克族民歌以宮調式和羽調式為主。五聲宮調式強調羽音比強調徽音愈甚,使得五聲宮調式的哈薩克族民歌具有特殊的色彩。七聲調式——最常見的是自然大調、自然小調,其次是多利亞和夾雜利底亞調式。
旋法
有牧歌生長起來的哈薩克族民歌,普遍帶有呼喚式的音調,並經常泛起在曲首(有時也泛起在句末或曲中),它經常由主音及其四度音或五度音的旋律音程組成。
節奏、節奏
哈薩克族民歌經常使用夾雜節奏,並在每小節的節奏劃分上經常显示出前短后長的形態,這種情形在《藍色的河》等作品中都有显示。這種節奏特點與曲首的焦點音調作用配合形成了哈薩克族民歌豁達、寬闊的性格特徵,使它充滿激情,具有史詩般的壯闊氣焰。
您可能還會喜歡:
仡佬族原始的習俗:送子之俗
仡佬族的傳統戲劇都有哪些?
傈傈族各地迥異的闊時節
傈僳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刀桿節
達斡爾人心中柳蒿芽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