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中國第一大姓氏:王姓氏的由來

八旗旗主都是誰,八旗旗主的制度

  王姓為中國第一大姓。佔有天下人口的7.25%。在2007數據統計中王姓跨越李姓成為中國第一大姓。王姓也不僅僅人口漫衍在中國。就在韓國,朝鮮也有王姓的漫衍。王姓是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現在是天下三大姓氏之一。讓我們一起來領會民族文化吧。

民族文化

  1、出自姬姓。周靈王太子姬晉,因直言進諫,使王上震怒,被廢為庶民,遷居到琅琊(今山東省膠南一帶),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為王族,眾人稱其“王家”,就延用成姓。尚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畢公高,厥後裔子孫因故散居京兆、河間一帶,以本為王族之故,自稱為王姓。後世沿襲未改,漸成大姓。

  2、出自媯姓,為古帝王虞舜之後,居於北海、陳留一帶,因源出古君王後裔,世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湯的後人。殷末,王子比干,為紂王的兄長,因勸諫紂王被殺,葬於汲郡,其子孫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為齊國君主,史稱“田氏代齊”,傳八王,被秦所滅,其子孫被廢為庶民,其中一支自以為齊國王族,遂以王為姓。

  5、出自春秋時魏獻子之後。韓、趙、魏三家分晉,各自為王。后業魏亡於秦,其王族逃亡於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孫為魏國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無忌,逃亡於泰山,至西漢入朝,被封為蘭陵君。厥後自謂出自王公顯貴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後。西漢末年,王莽篡漢自主,確立新朝稱帝。燕太子丹玄孫名嘉,上獻符命,為王莽所寵,賜姓王氏,與帝王同姓。歷史上因封賜姓王的人還多,其子孫也以王為氏。

  7、出自少數民族。據《通志氏族略》稱:王姓“出河南者,為可頻氏;出馮詡者,為鉗耳族;出營州者,本高麗;出安東者,本柯史布。此皆虜姓之王,大致子以王者之後,號曰王氏。”

  8、出於自改姓為王氏的。舉如南朝梁將王僧辯,本為鮮卑族,姓烏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個王世充,本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時人劉去非,自己更名換姓叫王保義,其子孫延襲姓王;滿族完顏氏,有的改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為王姓。

  王姓泉源主要有五種:

  一、是出自姬姓由此又衍生出組成王氏主體的三支姬姓族派:

  1、為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裔。《通志·氏族略》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畢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時,他被封於畢(今陝西咸陽西北),為公爵,故史稱為畢公高。春秋時,其裔孫畢萬自畢國出奔晉,為司徒,並被分封於魏,傳至魏文侯斯,與趙、韓三國朋分晉國。公元前225年為秦所滅,其子孫四散,因是王者之後,也都被稱為王家。

  姬姓在先秦時期是着姓、大姓,武王滅商后,延續三個半世紀的西周都是姬姓的天下。姬姓的始祖即史籍中紀錄的后稷。傳說后稷的母親叫姜原,有一次她到野外去,望見一個偉大的人的腳印,她感應很好奇,由於她從來沒見過這麼偉大的腳印。她走已往,踩在誰人偉大的腳印上,想看看它比自己的腳大若干。

  誰知這一踩就懷了孕,厥後居然生下一個男孩。姜原以為這個男孩不是祥瑞之兆,便把他扔在大街上,想讓過往的牛馬把他踩死。不意牛馬見了這個孩子全都繞道而行。姜原又想把他扔在森林里,但她走到那裡那裡都有人,又沒扔成。最後姜原來到一條水渠旁,那時正值冬天,渠水結了冰,姜原就把他放在冰上,想把他凍死。

  就在這時刻,又飛來一隻大鳥,它卧在冰上,用自己偉大的同黨護翼溫暖着這個孩子。姜原以為這個孩子有神靈珍愛,不是個通俗的人,就放棄了把他甩掉的計劃,抱回家去把他撫育成人。由於當初這個孩子曾經被甩掉,以是這個孩子名字就叫棄。棄由於善種五穀,在帝堯時被舉為農師。

  舜繼位后,又把他封在邰(今陝西武功縣西南),號為後稷,賜姓為姬。后稷以後的第三代,姬姓部族出了一個名叫公劉的人使姬姓部族迅速生長起來。這時正是殷商王朝確立的初期。公劉以後的第九代,姬姓部落又出了一個名叫古公(顫-頁)父的人。

  在誰人時刻,當地戎狄之人經常擾亂姬姓部族,為了制止與他們發生衝突,古公(顫-頁)父便率領部族從豳(今陝西旬邑縣西南)遷徙到岐山(今陝西岐山縣東北)腳下。古公宣父率領部族在這裏修建城郭衡宇,並確立了權要機構治理部族事務,從而具備了國家的規模。古公的孫子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周文王姬昌。

  那時正值商紂王殘暴統治時期,姬昌大行仁德,禮賢下士,與之成了鮮明的對比。姬周的氣力不停生長,接連征服了周邊的一些小國,又把首都向東遷到了豐邑(今陝西長安縣西北灃河西岸)。到了周武王姬發的時刻,終於推翻了殷商確立了周朝。周武王的兄弟眾多,其中有一個弟弟名高,是文王的第15子。姬高在武王滅商及周初政治生涯中都曾施展過主要作用。

  武王滅商后,舉行了莊重的進入商都的儀式,入城以後,姬高又受命打開殷商的牢獄,釋放出關押在那裡的國民。接着又接受了商朝掌管音樂禮儀的機構。因此,當武王分封諸侯的時刻,姬高被分封於畢(今陝西咸陽西北),以是又稱畢公高。武王死,成王立。成王臨死的時刻,又把召公、畢公召來,讓他們輔佐太子釗。

  成王死,太子釗立,是為康王。不知過了幾代,畢公高的後裔們失去了封爵和封地,釀成了平民,有的還跑到了少數民族棲身區。只有他們因地而改的姓氏——畢。在春秋中期的時刻,畢公高的後裔中有一個叫畢萬的人來到了晉國,再一次使畢公高這一支姬姓家族興旺起來。那時晉國正是晉獻公在位,畢萬在晉獻公手下當差。

真龍天子是誰?至高無上的權力代表

  晉獻公十六年(公元前661年),畢萬和趙夙一起統兵進攻霍、耿、魏三國,將它們滅掉。畢萬因功被晉獻公授予醫生之位,封在了魏(今山西芮城縣北)地。今後,畢萬及厥後裔又以封地作為自己的姓氏而改姓魏了。在一次次的政治鬥爭中,魏氏協助了晉室,卻也壯大了自己。

  最後終於導致了晉國被韓、趙、魏三家朋分,晉國消亡。由魏氏確立的魏國始終是戰國七雄之一。魏國的最後一位君主魏王假被秦軍俘獲,魏國亡。魏國亡后的第4年,秦朝就統一了天下,魏王假的子孫們也渙散到各地,被人們稱為王家。今後,他們便以王作為自己的姓氏。

  2、源於太子晉的王氏太子晉是東周時一位頗有才氣的王室貴族。聽說有一次晉平公派叔譽入周覲見,太子晉的舌粲蓮花令叔譽感應十分意外,回到晉國后,就對晉平公說:“靈王太子晉才15歲,竟云云厲害,我和他爭執,竟被他問得目瞪口呆。我們照樣及早送還先前侵佔的周王室的土地吧,否則我們就會大禍臨頭”。

  在一邊的師曠聽后很不佩服,他不信託一個15歲的孩子會有這麼厲害,便要求到周廷與太子晉爭執。沒想到師曠見了太子晉后也被太子晉問倒。師曠是個瞽者,他行使這個心理上的殘疾為自己找了個下台的台階。他說:“我是個瞽者,看不見,只用耳朵來領會外部天下。耳聞要比眼見的器械少多了,以是容易被問倒。”

  話雖這麼說,師曠也確實領教了太子晉的厲害。太子晉不只對來較量的使臣唇槍舌劍,對自己國家的事也據理力爭。周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谷水、洛水兩條河流洪水泛濫,直接威脅着王宮的平安,周靈王計劃用切斷的設施阻住洪水,太子晉堅決否決,主張用疏導的設施基本解決。

  尤其應該指出的是,太子晉從若何治水的問題中引申出若何治國的大問題,指出壅堵的設施現實上是保自己於一時而使矛盾激化。他說:“王將防斗川以飾宮,是飾亂而佐斗也,其無乃章禍而遇傷乎?自我先王厲、宣、幽、平而貪天禍,至於今未弭。我又章之,懼長及子孫,王室其愈卑乎?”太子晉是東周時一位具有太子身份而沒有能夠繼續王位的人。

  關於他沒繼續王位,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他由於直言相諫而被廢掉了太子的身份;另一種說法是年幼早喪,失去了繼續王位的時機。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周靈王太子晉因直諫被廢為庶人,其子宗敬為司徒,厥後人由洛陽遷居於太原、琅邪,時人號稱王家,因以為氏。

  3、為周平王太孫赤之後河東猗氏有王姓,為周平王太孫赤之後,平王在位五十多年,他的太子濁父先他而死,濁父子名赤,是周桓王的胞兄。平王去逝后,赤繼續王位,但因勢力不如胞弟壯大,不久便被推翻,他不得已出奔晉國。其子孫也因是王者之族,改姓王姓,是為山西王氏。

  二、是出自媯姓為齊王田和的後裔,公元前404年,田和廢齊自主國君,將姜姓齊國改為田姓齊國,后齊國被秦國所滅,國滅后的齊國末帝齊王建居共(今河南輝縣),生有三子:異、桓、軫。異生子安。項羽反秦時被封為濟北王,項羽消亡后,田安失去王位。其子孫為了紀念這一時的絢爛,今後便改姓王。此為河南壬氏。

   媯姓的始祖,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的虞舜。虞舜以虞為姓,是由於這個家族所生涯繁衍的地方位於今天陝西省的南端蒲州、芮城、平陸一帶,境內有虞山,又是古虞國所在地。當初,虞舜沒有被選為堯的接棒人時,堯為了考察和培育他,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他。虞舜與他的兩位夫人那時就住在媯水之濱。

  這條媯河就在今天山西永濟縣蒲州鎮南,它從歷山起源,向西流入黃河。以是舜的後裔便以所棲身的這條河的名字為姓,為媯氏。舜的母親死得早,他的父親瞽叟又娶了新妻,以後又與新妻生了個兒子名字叫象。瞽叟喜歡新妻及后子,對舜由親到疏,由疏到厭,由厭到恨,多次設戰略害他,欲把他置之死地。

  有一次,瞽叟讓舜去修理倉廩的頂部,當舜爬到頂部后,瞽叟卻在倉廩下放起火來,妄想把舜燒死。幸虧舜事先有所防止,他用兩隻大竹笠護衛着自己,舜從堯那裡以選舉的方式繼續了天下,他退位之前,又以選舉的方式把天下傳給了夏禹。夏禹因舜傳位之恩,把舜的宗子商均分封在虞(今河南虞城縣北),今後媯姓的一支在這個地方代代生息繁衍。

  經由夏、商兩朝,媯姓在媯水流域和虞國這兩個地方都獲得了生長。到了商朝末期,由於西方姬姓周國的日益強盛,兩個地方的媯姓與周國的關係也逐漸親熱起來。媯水流域的媯姓與周國關係親熱。在虞國的商均的後裔,商朝末年也和西部的姬周有着親熱的來往,一個叫遏父的媯姓人竟到了周國,作了陶正這樣的官,賣力周國的陶器生產。

  周武王滅掉商朝以後,執行分封制度,受封的工具有3種人,一個是先聖先賢之後;一個是元勛謀士之後;一個是自家兄弟。作為先聖先賢,神農、黃帝、堯、禹的後裔們都獲得了封地和封爵,舜的後裔媯氏也不破例。武王找到了遏父的兒子媯滿,把他封在陳,爵位為公。陳國的國都在宛丘(今河南淮陽縣),媯滿因此被稱為胡公滿或陳胡公滿,成為媯姓的一支在河南淮陽區域的祖先。

  陳國君主的位置傳了10代,換了15位,到了宣公杵臼時,海內發生了一次動亂。宣公即位后立禦寇為太子。厥後,宣公的寵姬又生了兒子,名字叫款,深得宣公喜歡。宣公計劃讓款作自己的繼續人,於是便殺掉了太子禦寇。禦寇有一個十分親近的人,名叫陳完,是陳厲公的兒子。禦寇被殺,陳完也在陳國呆不住了,便帶着自己的家人逃到了齊國。這時刻,中國的歷史已經進入了春秋時期,齊國正值齊桓公在位,處於蒸蒸日上的強盛階段。齊桓公本計劃讓陳完任卿相,陳完謝絕。於是,便作了齊國的工正,主要賣力齊國的器械生產。

  陳完一支在齊國落了戶,把自己的姓氏也由陳改成了田。在田完入齊約l70年以後,田完的後裔田乞在自己的封邑內用大斗出、小斗收的設施籠絡齊國人心,使得田氏宗族的勢力越來越壯大,一些有遠見的人都說:“齊國之政生怕最終要落到田氏手中。”

  在齊景公死後,田乞用強力殺死支持景公太子孺子荼的高昭子,趕跑了孺子荼的另一個支持者國惠子,最後殺死了孺子荼,立了景公另一個兒子齊悼公陽生,自己為齊相,掌握了齊國大權。又過了100多年,田乞的曾孫田和取代了齊康公,成為齊國的君主,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田氏代齊”事宜。

  在戰國時期,田氏統治下的齊國履歷了由興盛到衰敗的歷程,8代君主184年以後,齊王田建時期,齊國就被秦王嬴政橫掃六合的掃帚席捲進了統一的秦帝國疆土之中了。齊王田建在亡國后被遷到河南共縣(今河南輝縣),他的兒子田升在秦末反秦風暴中被項羽封為濟北王。

  項羽稱霸僅僅4年就被劉邦打敗,隨着項羽的失敗,田升的濟北王爵位也不復存在。然而這短短數年的濟北王的待遇卻開了媯姓之王的先河,今後,田建的子孫後裔便世世代代以王作為自己的姓氏了。

  你可能也喜歡:
  形容小心眼的睚眥必報的典故
  詳解: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故事?
  情話:弱水三千隻取一瓢出處
  牝雞司晨典故,你聽說過嗎?

古代文化中的古羌族在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