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異彩紛呈、多樣的哈尼族民間舞蹈

民族文化的表現:仡佬族陽戲

  哈尼族人民能歌善舞,也異常喜歡歌舞,而舞蹈更是哈尼族人民生涯中不能缺少的一部門。哈尼族的民間舞蹈從古代一直傳承至今,哈尼族人民保持了原舞蹈的風味,以是哈尼族的民間舞蹈為哈尼族文化的傳承起着主要的作用。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異彩紛呈、多樣的哈尼族民間舞蹈。

異彩紛呈、多樣的哈尼族民間舞蹈

  哈尼人民與相近的彝、漢、苗等民族友善相處,往來頻仍。各民族之間相互學習,配合勞動,結下了深摯的友誼。由於民族間來昔日深,相互影響也日增。門史書中所紀錄的哈尼族舞蹈現在已不復存在。清末民初,具有易門地方濃郁特色的種種民間舞蹈被哈尼族人民學習過來,經由近百年的生長、撒播、演變,逐漸化為本民族的舞蹈。

  例如,棲身在綠汁江流域的哈尼族,因與當地彝族阿陸人雜居,隨着歲月的流逝,竟與當地彝族跳一樣的民間舞逐一“葫蘆笙”。已去世的一位姓沐的哈尼老人,在當地彝族、哈尼族人民中,享有“笙王”的美稱。又如大朋多村,民國初年晉寧縣木鮓藝人普韓秀將“花鼓舞”傳到了該村;厥後草箐、水塘等地蘇納人的民間舞蹈“找老跺比”、龍泉鎮漢族的民間舞“裝春”等也傳到了此地。

布爾克特畢:哈薩克族鷹舞

  耐久以來,大朋多哈尼人便用“花鼓舞”和“裝春”替換了祖傳的“擊鑼鼓搖鈴,頭插雞尾舞蹈”的“洗鬼舞”。用納蘇人老小喜歡的“找老跺比”取代了本民族原來的“揮扇環歌,撫掌踏足,以鉦鼓蘆笙為樂”的傳統舞蹈。

  被各地哈尼人民稱為“我們的舞蹈”的“葫蘆笙”、“花鼓舞”、“裝春”、“找老跺比”等,都受到當地哈尼人的厚愛,他們只管保持原舞蹈的風貌,不隨意更改。哈尼族歷史悠久、支系許多,在不少民歌中都帶有簡樸的舞蹈動作。此外有邊歌邊舞的自娛性舞蹈《羅索》、《得波措》和民間《扭鼓舞》、演出性的《棕扇舞》等。

  您可能還會喜歡:
  花謠最盛大的傳統節日:討念拜、討僚皈
  十分具有特色的茶山瑤衣飾
  獨具民族風姿的舞蹈,瑤族長鼓舞
  拋花包流動的由來及先容

源遠流長、奇特的仡佬儺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