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土家族怪異的傳統婚俗“哭嫁”

土家族傳統節日:六月六“曬龍袍”

  土家族哭嫁或許對於我們來說並不生疏,許多地方都有哭嫁的習俗,然則,土家族褲腳是土家族女人在十二三歲的時刻就要學習的一種傳統身手,是土家族文化的一大特色。那麼,人人對於土家族的傳統的“哭嫁”領會嗎?
  接下來,就讓小編率領人人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謎底吧!

土家族怪異的傳統婚俗“哭嫁”

  土家族哭嫁的由來
  土家族哭嫁據《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及明《思南府志》載,在秦漢以後即有土家族人在此開墾耕作、繁衍生息。古時,土家族的婚姻對照自由,只要男女雙方願意,並徵得族中土先生的准許,便可訂親、婚娶。隨着封建禮教的生長,土家族的自由婚姻和其它民族一樣,也逐漸被經辦婚姻所替換,考究“怙恃之命、媒約之言”,“門當戶對”等條件。

  與此同時,土家族女人對經辦婚姻不滿而衍生的哭嫁徵象就逐步显示出來並生長成內容厚實的文化徵象。直至解放后,經辦婚姻的徵象才獲得基本停止。不管婚戀形式若何生長,土家族女人在出嫁前亦喜亦悲的灑淚慟哭卻亘古穩固。縱然在民族來往頻仍,文化滲透迅猛的今天,土家族女人在出嫁前也要向前來賀慶的親友密友獻上一曲曲離合悲歡的哭嫁歌。

  土家族哭嫁的歷程
  新娘一樣平常在婚前一個月最先哭嫁,也有在出嫁前二三天或前一天最先哭的。外家人邊為她置辦妝奩,邊傾吐離之情。會哭的女人則一個月內不哭重複,要哭祖先、哭爹媽、哭兄嫂、哭姐妹、哭媒妁、哭自己等等。

土家族的古老樂器:咚咚喹

  哭的形式是以歌代哭,以哭伴歌。歌詞有傳統模式的,也有伶俐女人觸景生情的即興創作。土家女人用“哭”這一形式傾吐心中的情緒,可能也有真傷心而哭的,多數是狠心的牙婆亂點鴛鴦譜,害了女人的一生。

  土家族哭嫁的熱潮是在新娘出嫁的那天。在出嫁的前一天,親友鄉鄰都前來祝賀和哭別。新外家要約請新娘九位最好的未婚女伴,陪着新娘哭,叫“十姊妹會”。這九位女人是陪哭的主要角色,因此無論她們家住遠近,無論風雨陰晴,新外家均要打轎派人去接。十姐妹聚齊后,新外家將兩張八仙桌拼在一起,擺在堂屋中央,比新娘年長的坐上方,與新娘歲數一樣平常大的女人坐兩旁,新娘坐在女人們中央。哭的內容主要是敘述姐妹友誼,也有激勵、勸慰的話語。

  哭到午夜,新外家裡擺上夜宵讓十姐妹吃,新娘以此為題還要哭一段,以謝謝九姐妹的相陪。 在怙恃之合,媒約之言的婚配年月里,媒妁經辦婚姻很普遍,因此新娘常借哭嫁罵媒妁,表達對舊式婚姻的不滿。

  土家族哭嫁的哭嫁歌
  土家族哭嫁的哭嫁歌聽其音是哭,究其譜卻是唱,其意蘊厚實。
  土家族哭嫁的內容由於是世世代代傳下來的的,久而久之就成為了《哭嫁歌》。在土家族聚居的地方以保靖縣馬王鄉、永順縣普戎鄉、龍山縣坡腳鄉等地流存的幾個“本子”較為完整且有特色。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中有許多樸質無華卻感人至深的詩句。好比:
  忽聽金雞一聲叫,
  似乎亂箭穿我心,
  嗩吶吹起“娘送女”,
  鎦子打起“大開門”……
  嗩吶一聲淚一滴,
  扯娘羅裙扯爹衣。
  苦命女兒送上轎,
  親生骨血兩離分……
  就是鐵石心腸的人,聽了這樣聲聲呼號、字字血淚的哭訴,生怕也難免潸然淚下吧。
  土家族哭嫁是是一種內在厚實的土家族文化,也是一種對照有特色的婚俗徵象,從已往的可能“真哭”到到現在的不哭不能出嫁,真是一種極具民族特色的一種文化。

  您可能也喜歡:
  “穿在身上的無字史書”-漢族衣飾文化
  最盛名的“土家族交響樂”-打溜子
  擁有民族特色的維吾爾族花帽
  異彩紛呈的土家族織棉文化

神奇的維吾爾族傳統醫學:沙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