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怪異的草原特色婚俗文化

獨具特色的彝族舞蹈風格

  蒙古族的婚紗充實的显示了這個民族的所有怪異的氣概,婚宴上,各個能歌善舞。由於漫衍的太廣漠,因此各地的婚俗都有一點點配合點,也有差異點。那麼,人人對於蒙古族的草原特色婚俗文化有沒有領會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謎底吧!

怪異的草原特色婚俗文化

  蒙古族婚俗的簡介
  蒙古族的婚姻多為一夫一妻制,有同姓不婚的習俗。已往婚姻多由怙恃經辦,普遍送彩禮、陪嫁。解放前,王公、貴族,牧主,田主也有一夫多妻的習俗。在個體區域還存在着兄終弟繼、招婚入贅、名義配偶、姐妹倆同嫁兄弟倆的習慣。

  蒙古族的婚禮都要經由媒妁說親、相親、訂親、娉禮、許婚筵、迎親、送嫁、行見阿姑之禮、舉行娶親等較為繁複的程序。若是小伙子看上了哪家女人,在訂親前,要托媒妁帶着象徵協調、甜蜜的白糖、茶恭弘=叶 恭弘等物品,用一塊空手巾包着前往籠絡,若女方收下,親事則可以舉行。隨後男方怙恃及本人要帶着哈達、奶酒、糖果等禮物求婚,一樣平常要舉行數次才氣定婚。女方收下訂親禮后,男方還要向女方送三次酒,如女方將這三次酒所有收下喝掉,親事便確定下來。當靠近婚期時,男方要再給女方送一次禮。女方對送禮者熱情招待,雙方飲酒,對歌,相互祝賀。

  蒙古族婚俗的特點
  蒙古族傳統婚禮是一部完整的、有情節、有故事的套曲,它不僅是一部詩劇,也是一部史話、一部傳說。蒙古族由於漫衍廣漠,各地婚俗形式各有差異但都異常盛大、熱鬧。東部區域接親時新娘坐轎車,大門口對歌,洞房門口致頌詞、祝詞。更為精彩的是,歡送送親來賓時搶新郎的帽子,以試雙方的機智勇敢和坐騎快慢。

草原音樂文化的“奇葩”-蒙古長調

  這既保留了傳統習俗,又显示了農區特點。西部牧區接親時新娘騎馬,整個婚禮儀式充滿了牧區特點。在西部牧區婚禮中,最為熱鬧而又對照完整地保留傳統習俗的照樣鄂爾多斯婚禮。迎親那天,雙方的親戚同夥着艷服群集在雙方家中。接親的隊伍由新郎、接親親家、伴郎組成。新郎身背弓箭,男方的親友們在門口以歌聲送接親隊伍出發。新郎一行來到女方家要繞蒙古包一圈,才氣下馬。伴娘此時用毛氈攔住新郎的隊伍,最先對歌。伴娘要考問男方許多問題,男方的接親親家要對答如流。

  娶親路上,遵照習俗,相互都想爭先抵家,男女雙方相互追逐戲逗。有時,女方的送親人搶去新郎的帽子,挑在馬鞭上,或扔在地上,新郎沒法,只好下馬揀帽,這樣就延遲了時間。有時,伶俐的男方也有設施,在離新郎家不遠的地方設一桌酒席,款待送親人,女方盛意難卻,只好下馬喝酒,男方乘隙爭先抵家。一起上這樣縱馬飛躍,你追我趕,氣氛熱烈。

  婚禮舉行中時一樣平常都市拜天地,而蒙古族不是,是拜火。新娘到新郎家后,首先要舉行拜火儀式,新郎新娘從兩堆旺火之間雙雙穿過,接受火的洗禮,使他們的戀愛加倍貞潔,堅貞不渝,生涯完善幸福,白頭偕老。

  蒙古族婚俗極具草原特色,好比娶親歷程中的搶帽子,一起上新郎和新娘策馬飛躍,相互追逐,好不快活,而且也體現了蒙古族是一個“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人一樣平常生涯的方方面面都體現着草原文化,蒙古族文化。

  您可能也喜歡:
  源遠流長的彝族少女“成人禮”
  用喉嚨唱歌的蒙古族藝術:呼麥
  異彩紛呈的彝族女人特色制服
  彝族音樂文化的代表-彝族民歌

別具風光的蒙古族祭祀文化--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