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賽裝節,彝族的時裝演出

彝族火把節的三部曲:迎火、贊火、送火

  凝聚着古老悠久歷史和濃郁古樸民族文化風情的彝族“賽裝節”,起源於古老的祭祀和“伙頭”交接慶典流動,隨同着滄海桑田的歷史變遷,已經走過了六百多年的歲月,是彝族文化的主要傳統習俗,具有怪異的文化氣息。
  那麼,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彝族的賽裝節吧!

賽裝節,彝族的時裝演出

  賽裝節簡析
  賽裝節即彝族少女的時裝演出,楚雄彝州有兩個地方有賽裝節。一個是永仁縣直苴村的賽裝節,時間為每年的陰曆正月十五日。一個是大姚縣三台鄉的賽裝節,時間為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

  賽裝節為棲身渙散,平時很難有時機相聚相識的青年男女提供了一個表明戀愛的時機。而女人們最能显示自己的魅力,就是看誰的衣服最漂亮。彝族女子的服裝,全靠手工桃花和刺繡,做一套衣服往往要花一兩年的時間。因此,誰的衣服多、名堂好,誰就會被看作是勤勞醒目、心靈手巧的人。

彝族民族傳統文化:彝族漆器

  賽裝節傳說
  相傳良久以前,朝里若、朝拉若從月利巴拉來到直苴要地泥澤薄狩獵,發現這裏山青、水秀、土肥。於是感傷地說:“要是在這裏種上穀子,一定是連年大豐收,吃也吃不完。”當他們彎下腰來,想痛飲那清甜的泉水時,箭筒里滾出了三顆豐滿的穀粒。兄弟倆顧不上喝水,趕忙撿起谷種撒到一個泥塘里,並祝願說:“若是這裡是鄉親們能夠安居的地方,那麼希望三顆谷種能長成三大叢,穗頭有馬尾巴那樣粗、那樣長”。

  往後不久,兄弟倆又背上氈毯帶上弓箭、鋤鐮返回泥澤薄,全心治理。果真,事隨人願,三顆谷種發成了三大叢,金黃的谷穗確有馬尾巴那樣粗長。兄弟倆背着豐收的糧食趕回家,新聞傳遍了各個村寨,許多鄉親都隨朝里若兄弟遷到直苴,大片大片的土地開墾出來了,田裡栽上了秧,地里種上了蕎、麥、豆、麻。到了金秋,彝家新寨家家戶戶喜開豐收鐮。

  朝里若、朝拉若兄弟倆對開發直苴有功,暮年人一心要給他們選擇稱心如意的工具,當暮年人徵求兄弟倆喜歡哪個女人的時刻,朝里若說哪家的女人心靈手巧,就和哪家的女人做一家,朝拉若說他最愛直苴的山水林木花卉,哪家的女人能把直苴的山水林木花卉綉在衣裳上,就娶哪家的女人做媳婦。暮年人向全村宣布了朝里若、朝拉若的擇妻條件,並劃定全村女人於來年正月十五在村旁的山頂上、樹林里、青棚下舉行衣裝競賽,讓兄弟倆選擇工具。

  你可能也喜歡:
  最具文化價值的衣飾-苗綉文化
  民族色彩濃郁的滿族衣飾文化
  民族的生態修建之苗族吊腳樓
  妙趣橫生的滿族八旗文化

“苗年”的社會與文化價值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