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彝族火炬節的三部曲:迎火、贊火、送火

彝族民族傳統文化:彝族漆器

  差其餘民族有着差其餘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文化的主要載體,也是民族審美的焦點,蘊涵着主要的文化意義。火炬節是彝族最主要的傳統節日,一樣平常歷時三天三夜,每一天都有牢固而怪異的儀式,具有粘稠的民族風情。
  那麼,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從彝族文化的角度去看看彝族的火炬節吧!

彝族火炬節的三部曲:迎火、贊火、送火

  迎火
  火炬節第一天為“都載”,意為迎火。這一天,村村寨寨都市打牛宰羊殺豬,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婦女還要趕製蕎饃、糌粑面,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團圓飯,一起圍着火塘喝自釀的酒,吃坨坨肉,配合分享歡欣和幸福。夜幕降暫且,鄰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選定的地址搭建祭台,以傳統方式擊打燧石點燃聖火,由畢摩(祭司)誦經祭火。

  然後,家家戶戶,由家庭老人從火塘里接點用蒿桿紮成的火炬,讓兒孫們從老人手裡接偏激把,先照遍屋裡的每個角落,再田邊地角、漫山遍野地走過來,用火光來驅除病魔災難。最後集聚在山坡上,嬉戲火炬,唱歌舞蹈,做種種遊戲。

“苗年”的社會與文化價值體現

  贊火
  火炬節第二天為“都格”,意為頌火、贊火,是火炬節的熱潮。天剛亮,男女老小都穿上節日的艷服,帶上煮熟的坨坨肉、蕎饃,群集在祭台聖火下,加入林林總總的傳統節日流動。成千上萬的人群集在一起,組織賽馬、摔跤、唱歌、選美、爬桿、射擊、鬥牛、斗羊、鬥雞等流動。女人們身着優美的衣裳,跳起“朵洛荷”。

  在這一天,最主要的流動莫過於彝家的選美了。年長的老人們要根據傳說中黑體拉巴勤勞勇敢、英俊瀟洒的形象選出玉人子。選出像妮璋阿芝那樣善良聰慧、優美大方的玉人。當篝火要熄滅的時刻,一對對有情男女青年悄然走進山坡,走進樹叢,在黃色的油傘下撥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故也有人將彝族火炬節稱作是“東方的情人節”。

  送火
  火炬節的第三天,彝語叫“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這是整個彝族火炬節的尾聲。這天夜幕降暫且,祭偏激神吃畢晚飯,各家各戶陸續點燃火炬,手持火炬,走到約定的地方,聚在一起,搭設祭火台,舉行送火儀式,念經祈禱火神,祈求祖先和菩薩,賞給子孫安康和幸福,賞給人世豐收和歡欣。

  人們舞着火炬念唱祝詞,“燒死瘟疫,燒死飢餓,燒死病魔,燒出安樂豐收年”以祈求家宅平安、六畜興旺。這時還要帶着第一天宰殺的雞翅雞羽等一起焚燒,象徵邪惡的精靈和病魔瘟神也隨之焚毀了。然後找一塊較大的石頭,把點燃的火炬、雞毛等一起壓在石頭下面,喻示壓住妖怪,保全家人丁興旺,五穀豐登,牛羊肥壯。最後,山上山下各村各寨。

  你可能也喜歡:
  傳奇色彩濃郁的苗族醫藥文化
  異彩紛呈的土家族織棉文化
  土家族怪異的傳統婚俗“哭嫁”
  被譽為“民族藝術之花”的苗族蠟染文化

維吾爾族歷史悠久的多朗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