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銅鼓與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
染色是一個很值得深究的文化,在形形色色的大千天下,由於色彩而讓天下絢爛。人類從大自然吸允色彩,把這種炫麗配在衣服上,來影響生涯。染色是中國古老的傳統工藝,但每個地方對色彩的認知都有差其餘看法。布依族文化就向我們出現一種怪異的民間工藝。那麼,就讓小編為人人揭曉蠟染的神秘色彩吧。
布依族簡介
布依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現有254萬餘人,其中貴州省有200多萬人,占布依族人口的95%以上。豐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兩個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貴州的都勻.獨山、平塘、鎮寧等10個區域。其餘散居於雲南,四川、廣西等區域。布依族是雲貴高原東南部的土着住民,早在石器時代就在這裏勞動生息。布依族與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淵源關係,唐代史稱“西南蠻”,宋元以後稱“蕃”,“仲家蠻”,明、清稱“仲蠻”,新中國確立后,統稱布依族。
布依族蠟染
布依族的蠟染,圖案有幾何紋樣,也有自然紋樣,有的還可以從銅鼓紋樣上找到相互的淵源關係。自然紋樣十分生動傳神,接納最多的是石榴、牡丹、蕨草等種種花卉以及蝴蝶、蝙蝠、喜鵲等飛。豈論是哪樣圖案,結構多數對稱而又多變,構圖大多誇張而又得體,線條十分流通而又自然,充滿了濃郁的生涯氣息,寄寓着人們的美妙願望,显示出人們的厚實想象和獨具匠心。
布依族蠟染有着久遠歷史並久負盛名。早在宋代就有布依族的蠟染布紀錄。《宋史》四九三卷中曾紀錄:“南寧州(今黔南惠水縣)特產……蜂蠟、蠟染布……”南寧州在今貴州惠水縣境內,自古以來就是布依族聚居區。布依族蠟染是自織自染布。
碉房,富有地域特色的藏族民居
其繪製方式是,用銅片製成種種形狀的蠟刀,以蜂蠟為防染劑,製作蠟染時,先把蜂蠟加熱,熔成蠟汁,然後用蠟刀蘸上蠟汁,在平鋪的白布上繪成種種花紋圖案,蠟汁凝固沾附在布的兩面,點繪畢,將布放在靛藍染缸中浸染。染好后將布放入滾水中煮脫蠟質,即出現白色花紋圖案,成為優美的蠟染布。這種製法,《宋史》中不僅有紀錄,且清代史書上所載的“青花布”,也指的布依族的蠟染布。
布依族蠟染,以貴州西部鎮寧、安順、關嶺、晴隆、普定一帶最盛行。貴州鎮寧一帶地處黔中要地,為古夜郎國的中央區域。布依族多棲身在平壩或靠近河谷的村寨里,婦女們個個都是點制蠟染的能手。布依族向來都是男耕女織。女孩從小學紡織,成年婦女都有紡車。她們自己織、自己染、自己縫。從五六歲最先,在暑假或農閑之際跟大入學習蠟染與服裝,練就了製作蠟染的能力,她們所穿的服裝多數是親手縫製,合身得體,否則,似乎出嫁時就沒有男子願意娶她了。男女多喜歡穿藍、青、黑、白等色布服裝。
布依族蠟染圖案,常見的有蕨菜花,團花、小花。另有銅鼓紋、旋渦紋、水波形、連鎖形、鴛鴦、喜鵲、梅花鹿、鸞翔鳳翥、雙喜雙壽等。布依族圖騰圖案有太陽紋、雲雷紋、回紋、銅鼓紋等。圖案延續對稱,民俗濃郁,古樸典雅,以蠟裂的冰紋奇異和畫工細膩而馳名中外。差異區域的布依族蠟染藝術,也有差其餘氣概:有的愛以花、鳥、蟲、魚作蠟染圖案,構圖勇敢,形象生動;有的卻以結構嚴謹、線條細膩為特點,有的取材於龍爪花和刺梨花,色調粗獷明快。
您可能還會喜歡:
回族的民間工藝美術習俗
土家族中特色文化:儺願戲
土家族吊腳樓悠久的歷史文化
土家族文化象徵:土家族衣飾
布依族世代相傳的民間曲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