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驚訝的木上的舞蹈:藏族木雕
傳統節日是每個民族甚至國家的歷史文化組成部門,傳統節日需要歷史的沉澱,隨着歷史生長而積澱與傳承,每個傳統節日都能看到古代生涯的精彩畫面,而轉山會即是藏族的傳統節日。那麼轉山會在藏族文化中又起着怎樣的影響呢?
藏族傳統節日,又稱沐佛節、敬山神。盛行於甘孜、阿壩藏族區域。每年陰曆四月八日誕辰時,有九龍恭弘=叶 恭弘水為其沐浴,故又稱沐佛節。每年這一天,甘孜藏區遠近群眾身着民族服裝,搜集到賽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們先到寺廟裡燃香祈禱,焚燒紙錢。然後轉山祭神,祈求神靈保佑。
轉山後,支起帳篷舉行野餐,演藏戲。唱民間歌謠,跳鍋莊舞、弦子舞,騎手們還舉行賽馬射箭競賽。在此時代,人們還要舉行物資交流流動和其他文化體育流動。
相傳佛祖釋迦牟尼於藏曆四月十五日降天生道和圓寂,藏俗在此月中宗教流動極為頻仍。康定,川藏線上的咽喉,藏漢民族雜居之地早就撒播,陰曆四月初八日,釋迦牟尼佛誕辰,九龍噴聖水,為其沐浴,故又稱“浴佛節”。
民族色彩極其濃郁的漢族婚俗文化
釋教信徒以為在此月內做善事一件,頌佛一聲,可得十萬倍之好事。以是陰曆四月八日,康定城區的各佛寺都要組織儀仗隊自康定東門出、上賽馬山,下經公主橋、轉金剛寺、南無寺,沿阿裡布谷山腰至子耳坡返回。信徒們亦隨之轉山(藏語稱“八角”),以紀念經祖誕辰。
由釋教信仰者帶頭邀約鄰人親友,攜嘛尼旗布、經幡,手拿佛珠口念經經“轉山”。其意源於藏傳釋教的“轉八角”,目的在於祈福免災。轉的形式是多樣的,小轉即在“洞料”內轉、繞寺廟轉等,大轉即轉一匹山一座城。轉山後,藏民群集在賽馬山上,唱藏歌,演藏戲,跳鍋莊,搭上帳篷,山坪人山人海。
解放前,人們在轉山禮佛,焚香煙祭的同時,舉家攜上食物去南郊金剛寺、南無寺或賽馬山,歌舞、野餐、遠足。
各級政府十分注重施展民間傳統節日的特有功效,文化和經濟連繫,共求生長。康定縣已正式將“四月八”轉山會定為全縣的傳統節日,放假三天。在賽馬山上開展厚實多彩的民族文藝流動,招商引資,商貿洽談,物資交流,賦予“四月八”轉山會以新的生氣和活力。
您還喜歡:
土家族文化主要組成部門:民歌
怪異的土家茶文化簡介
土家族六月六“曬龍袍”的習俗
歷史悠久的傳統舞蹈:擺手舞
漢族傳統婚俗的禁忌,注意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