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摩梭族的民俗民俗有哪些?

蒙古族的那達慕由來及歷史

  摩梭族是寧蒗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主要棲身在瀘沽湖畔,他們都是依山旁水而居,傳統住宅具有怪異的氣概,其民俗更是具有紛歧樣的特色,並一直撒播至今。為此,對於他們的民俗有哪些你知道嗎?
  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去看看吧!

摩梭族的民俗民俗有哪些?

  生涯習慣
  棲身
  摩梭人依山傍水而居,傳統住宅獨具氣概。衡宇皆用圓木或方木壘牆,以木板覆頂(現多已蓋瓦),一樣平常由四棟二層樓房組成四合院,分正房、花樓、經堂、門樓。其修建結構,與宗教信仰、婚姻形態和家庭組織相順應。正房,摩梭語稱“依咪”,是家庭集中飲食、議事、祭祀及老人兒童住宿場所,因而其結構較為龐大。

  屋後設夾壁,直通後院,脫離成裡外兩間,裡間儲存糧食和肉食,兼作暮年人的起居室;外間存放農具雜物,人去世后,遺體停放於此,婦女也在今生育、“坐月子”。正房左側為家庭主婦的居室兼蘊藏珍貴物品;右側設大灶,用來煮豬食、烤酒,並設置石磨、石碓等。在正房的正中央屋內設有高灶台,兩側裝有木板,可供人睡;灶台頂角有一神龕叫“梭拖”,上面放置神像、花瓶和供品。

詳解:蒙古族的生活習俗

  高灶台下方設火塘,設置鍋莊石和平台,壁上供有泥塑或硬紙畫成的圖像,上有日月星辰、火苗、海螺、金銀元寶等,摩梭人稱“冉巴拉”,即灶神,一日三餐例行祭祀。火塘雙方,均鋪木地板,右邊是主位,左邊是客位,不能相混。房中有兩根大柱子,左為男柱,右為女柱。摩梭人在砍這兩根柱子時必須用一棵樹,頂上一節為左柱,根底一節為右柱,象徵男女柱生同根、存同基,團結一體。在舉行成年禮儀時,男的在左柱旁舉行,女的在右柱旁舉行。

  花樓,摩梭語稱“尼扎日”,供年輕女子棲身,以便於單獨接交男阿夏。底樓主要存放雜物,樓上脫離成2至4間小房,每屋設有小火塘,裝飾華美。樓梯設在底層走廊中段,靠樓梯間的樓板平面上有一橫杠封住上樓入口。

  經堂,摩梭語稱“嘎拉日”,是另外一側廂房,供本家僧侶念經修習之所。樓下住獨身男子或客人,樓上專辟一間清潔的房間作家庭經堂。經堂神龕上供奉菩薩造像,板壁上繪蓮花、海螺、火焰等圖像。案桌上供長年油燈和清水碗,逐日早晨換一次。家庭經堂除僧侶和貴賓外,其他人均不得使用。門樓,也稱草樓,以庭院大門相配套。底層正中開有大門,大門雙方設有畜廊,樓上則放草料等雜物。

  你可能也喜歡:
  你所不知的中國漢族婚俗文化
  壯族民間藝術舞蹈文化之板鞋舞
  淵遠流長的壯族酒文化
  飲食文化厚實多彩的壯大民族“漢族”

蒙古族最隆重的節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