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吃新節,侗族的傳統節日

具有侗族民族文化內涵的傳統名菜

  侗族文化在中國傳統民族文化中最具色彩。侗族的節慶厚實多彩,保留着從古代撒播至今的文化習俗,它向人們展現的不僅僅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更是一種繼續與發揚,不忘本的精神。那麼,下面小編為人人先容一下最具色彩的侗族的傳統節日吃新節。

吃新節,侗族的傳統節日

  簡介
  侗族節日以侗年最為盛大,其次是一年一度的吃新節。亦稱“新米節”。“吃新節”是侗族古老的傳統節日。盛行於南北區域,各地吃新節的時間和儀式雖不盡同,但差其餘形式,配合體現了侗家人虔祭祖的心理。吃新節不公是祭祖節,也存在着農事豐慶的複合內容。

  北部區域
  北部區域,有些村寨以陰曆六月交小署后的第一個“卯”日為“吃新節”,有的則在七月“寅”或“卯”日舉行“嘗新”儀式。過節之前,由家族中的婦女依長房二房的順序排列到河畔將竹筒、水桶、粽粑恭弘=叶 恭弘、干蕨菜、糯米、高粱等物洗凈。回家將蕨菜、糯米、高梁與鹽巴拌勻腌入壇中備用,並用剛從井裡擔來的“新水”泡糯米蒸熟釀製甜酒。這天宴食以魚為菜肴,還燉一鼎罐不放鹽的包穀和瓜菜。

  節日那天,火塘邊的方桌上擺着滿盛糯米飯的長凳,飯上蓋四張雲南恭弘=叶 恭弘(接骨丹),桌邊置一長凳,凳上按一定距離給各房擺若干張雲南恭弘=叶 恭弘。恭弘=叶 恭弘上放一堆糯米飯。並加三節未出穗的禾苞和四尾魚,兩碗煮爛的瓜菜和兩碗甜灑,以及干蕨菜拌和糯米、高粱製成的腌菜。旁邊放上一雙實心竹制的新筷子。擺放完畢,最先祭供祖先,先由歲數最大者燒香化紙祈禱祖先英靈。品嘗種種飯菜,接着,按各房長次的順序入席吃祭供的新食,配合祭祖宗。

侗族刺繡的簡介及淵源

  南部區域
  南部區域吃新節,有的在六月十二,另有的在七月初二、初四、初七和七月十四,以及八月月朔等差異日子。從江的侗族吃新節多在七月上旬或中旬。前一天,由婦女們到河畔將炊具洗凈。席上的菜肴以魚為主,筷子全是以山上剛砍來的實心竹所制,並以未出穗禾苞或用筍殼恭弘=叶 恭弘包成的糯米飯示意新米飯祭祖先。衡宇門一律敞開,以讓祖先英靈同來吃新,破曉天未亮時,走廊上香燭燈米通明,全家晨宴祭祖。宴罷,男子們便去宰牛備為待客葷菜。敞門待祖習俗反映了昔人在節后中的幻覺心理所發生的祖公門徵象。

  吃新節的祝賀流動,有對唱大歌、鬥牛等,但從江縣的岜扒寨有支侗家人為紀念其祖上遷徙的辛酸,於午夜裡打着火炬,背着行李脫離家,摸仿爬山水的儀式。“吃新”是侗族古老的傳統節日,盛行於寬大侗鄉。各地吃新的時間和儀式不盡相同。

  客家“吃新”
  福建龍岩連城縣四堡鄉至今仍保留着客祖傳統的“吃新”習俗,每年早稻或晚稻收割完后,各村就輪流根據傳統定下的日期品嘗新糧,慶祝豐收。當日前一天,各家各戶都要做米、糍粑或炸米蛋送給外村的親戚同夥品嘗,而當日則要約請親戚同夥抵家裡舉行宴餐,村裡還要舉行演戲、游神等慶祝流動,以示謝謝神靈保佑風調雨順,年豐物阜。

  您可能還會喜歡:
  藏族傳統節日的歷史淵源及習慣習慣
  布依族人民的傳統節慶
  布依族世代相傳的民間曲藝文化
  碉房,富有地域特色的藏族民居

侗族的傳統習俗:百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