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走進廣西壯族,領會“那”文化

瑤族男子特有的成人禮:度戒

  中國有着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着代表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而壯族作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也有着許多的文化節日。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壯族文化吧!

壯族文化

  “你在那裡?”

  “我在那裡。”

  “那裡是哪邊?”

  “就是那裡啊!”

  這是幾位外地遊客在廣西百色墟落迷路時的“抓狂通話”。“那裡”,現實是當地的一個地名。不僅云云,就在離“那裡”不遠的地方,另有另一個地名——“那裡”。這樣特其餘地名,讓初來乍到的外地人,着實有些摸不着頭腦。

  在廣西南寧隆安縣“那”文化旅遊節上,壯族同胞正在舉行盛大的稻神祭。每逢“四月八”農具節,“那”文化圈的壯族同胞紛紛身着民族服裝,舉行祭祀、遊街等流動,用歌舞表達對土地、耕牛等的敬仰感恩之情,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瑤族的傳統民間的趣味體育項目

  在壯鄉廣西,類似以“那”冠名的州里村子觸目皆是。“那”是壯民族怪異的文化符號,壯語意為“田”和“峒”,最初指水稻田,厥後泛指田地或土地。

  作為傳統稻作民族,千百年來,壯民族據“那”而作,依“那”而居,以“那”為本,由此形成以稻作文明為內核的“那”文化,歷史悠久,影響深遠。可以說,險些每個壯族同胞都有“那”文化情結。

  地名里的土地情結
  在稻作民族的心目中,土地是最名貴的財富,人們的生產和生涯,都以土地為轉移,以農耕為一切行動的起點和落腳點。最顯著的显示即是依田定居,以田論人,用田取名,為田設神。

  壯族的村子,多數是依山傍水,面臨着田地。以田地“那”標識取地名,便順理成章。大至縣市州里,如那坡、那馬、那陳;小至村屯弄場,如那王、那紹、那左。據不完全統計,含“那”字的地名,在廣西有1200多處。

  以“那”命名,依據多是“那”的特點和性子,如那翁(“翁”為壯語音譯,下同),即濫泥田;那江,中央的田;那波,泉邊的田;那雷,土嶺的田;那達,河畔的田;那六,水車澆灌的田;那樓,我們的田;那班、那曼、那板,村寨田;那馬,養馬的田;那昌,工匠的田;那筆,養鴨的田;那懷,養水牛的田……

  為這些地方命名的人,是最先開墾這些田的壯族祖先,他們約定俗成,無論在何時那邊為地方、村寨命名都遵照這一規則,依據着統一模式,即以“那”為冠。

  您可能還喜歡:
  古老的舞蹈:畲族粑糟舞
  瑤族歷史的主要史料:瑤族經書
  傣族最原始的文化:花腰傣
  黎族既有特色又奇葩演奏:鼻簫

仡佬族隆重的節日:吃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