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吹腔,白族傳統文化中的奇葩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節日。而傳統節日都有一定的歷史淵源。瑤族文化就有異常盛大的傳統節日,但那是瑤族歷史履歷的見證,是瑤族人民英勇奮戰,不畏艱險的體現。人人知道瑤族有哪些傳統節日嗎,那麼,隨小編一起看看花謠最盛大的傳統節日:討念拜、討僚皈吧。
討念拜,意譯是月半所過的節,每年陰曆三月十五至十七日舉行。這三天,瑤家山寨歡躍得象點燃的鞭炮。那些泡在清泉綠澗里長起來的女人,本是水色如玉,苗條多姿。這幾天服裝得嬌氣滴流,一個個身穿繡花襯衫,腰系多種圖案的挑花筒裙,戴着銀項練和鍍金耳飾,微笑着遮在花綢傘下。
小伙子們,頭裹方格巾幘,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掛褲,虎身大眼,結實結實,逗人喜歡。連老大爺、老大媽也換上節日的艷服,四周八方,熙熙攘攘匯聚在水洞坪墟場,歡度傳統佳節。提及討念拜,有個悲壯悅耳的歷史故事。
相傳康熙年間,封建統治者的軍隊進逼瑤山。搶劫劫殺,無所不為。瑤家山寨,暗無天日,面臨着滅族亡種的悲涼絕境。在這危險之際,一位瑤家女人名奉姐,精明精悍,沸騰着滿腔熱血與無比悲憤,把山山寨寨的青壯年兄弟姐妹組織起來,據險守防,抵制來侵的敵人。在追擊進犯者直到他們的官衙后,放了一把火,將官衙化為灰燼由於地形崎嶇龐大,奉姐指揮合竅,官軍一籌莫展。最後設了一個陰謀,使一個青年悍卒化妝成賣貨郎,上寨叫賣。
奉姐見單人一個,便接進室內。這貨郎靠近奉姐時,拔出利刃向奉姐刺殺,帶傷的奉姐在一陣忙亂中沖了出來,率眾與官軍殺了三天三晚,600多位瑤族同胞全被官軍殺死。英勇的奉姐女人犧牲了,卻永遠活在瑤族人民心中。於是在每年的五月十五至十七日三天,瑤家男女老小,都來到水洞坪舉行聚會。青年男女,談情說愛,賽歌賽舞,以特殊的形式,表達他們對英烈的眷念。最後形成為現在人人趕墟購物的傳統盛會——討念拜。
“三月街”是白族人民的傳統佳節
討寮皈節,意譯是逃走兇險的菩薩。此節分兩段,第一次是陰曆七月初二在茅勒舉行,這一帶的瑤民要過了這個節日,才吃黃瓜和白瓜。傳說宋朝末年,當地瑤民的祖先在江西吉安田盧地帶,遭到當地趙、魯二督統鎮壓。七月初二,有些孕婦逃到鵝頸大丘的黃瓜和白瓜叢中,請討饒命,才倖免於死。因而起誓:永傳後裔,要越過七月初二,才氣吃黃瓜和白瓜,違者子孫不昌。
第二次是陰曆七月初八至初十,在小沙江舉行,傳說清朝雍正元年,當地一豪紳追趕麻洞瑤族四姓六姐妹而引起反抗,豪紳卻謊報瑤民謀反,請求清兵鎮壓。瑤民先後在今大沙江和小沙江奮戰退卻至麻塘山居險而守清兵只好媾和。
那時瑤民把戰地稱作大殺光和小殺光,以後為求民族團結,才更名大沙江、小沙江。現在節日里,瑤民都艷服,到聚會地址恣意歡欣,周圍漢人,也介入同樂,人們趕集聚會,青年男女賽歌對舞、談情說愛,充滿喜慶氣氛。
隆回花瑤“討僚皈”源於清雍正元年,聽說是由於漢族豪紳廖元翁看上了麻峒花瑤回姓七姊妹,率兵追趕,引起了回姓人的抵制。廖元翁便上報官府,稱瑤民造反。清政府派官兵前來鎮壓,在大沙江與花瑤大戰一場,瑤民死傷甚眾。
退到小沙江一帶后,清兵跟蹤追殺,又小殺一場。后因漵浦花瑤接應,才迫使清政府撤兵媾和。花瑤為了紀念死傷的勇士,將兩地命名為“大殺江”、“小殺江”,並定於每年陰曆七月初八至初十在小沙江街上舉聚會,以作紀念。
您可能還會喜歡:
黎族既有特色又奇葩演奏:鼻簫
黎族有趣的傳統的遊戲
哈薩克族馬背上的文化傳承
显示力厚實的冬不拉藝術
大本曲:白族特有的古老民間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