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仡佬族怪異文化:兩個年節

白族民居,建築藝術的一大景觀

  仡佬族跟許多民族的傳統紛歧樣,仡佬族一年中有兩個年節,一個是春節,一個是仡佬年,而這兩個年節便體現了仡佬族文化的怪異征。仡佬族的兩個年節讓人十分的好奇,也許許多人會問:“一年過兩個年節有什麼特殊寓意嗎?”人人不用着急,小編這就為人人解惑。

春節喂樹

  仡佬族一年之中要過兩個年節,一個是春節,另一個是仡佬年。

  仡佬年
  仡佬年在陰曆三月初三。要準備雞、酒、肉、飯等敬奉山神或土地。以為敬了這些神就會清吉平安。供品用過以後,就在山上或寨門前聚食。當地仡佬族人民叫做過年,俗稱仡佬年。

  每年這天吃過早飯後,仡家的男女老小,都要身着嶄新的民族服裝,攜帶着仡佬族特有的五管蘆笙等民族樂器和篾雞蛋(用竹篾編成並用棉花等填充的實心小球)等民族體育器械,以及酒肉飯菜,從四周八方匯聚到埋葬有老祖先墳塋的草坪上。

  人到齊后,由本族中的首領點放鞭炮和鳴縱火銃,示意過年最先。接着人們便自由組合,最先舉行種種文娛流動。當人們恣意玩樂到下晝兩點左右,人們才集中在老祖先墳前祭祖。

  祭祀時尊長在前,小輩在後,由首領將帶來的10隻活雞(公雞5隻,母雞5隻,每年輪流由10戶人家帶來)殺死,以血滴入酒中灑地祭祀祖先。祭祀時要用民族語言讚揚祖先“拓荒辟草”的功勛,祈求祖先保佑子孫多福多壽。

拉祜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蘆笙舞

  祭祖完畢,接着人們又按長幼順序轉移到草坪上,面臨山林,敬奉山神和“秧苗土地”。用民族語言祈求山神和“秧苗土地”庇佑仡佬族人民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祭祀完畢后,便最先吃年飯。吃年飯時,憑證人數分成若干桌,豈論年數巨細,只要輩份相同的便坐在一桌。每桌十人,按輩份在草坪上圍蹲成圓圈,輩份高的坐在前排,輩份矮的坐在後排,有幾輩人就擺幾排。每桌用木盆舀一盆雞湯和一盆菜放在圓圈正中,每人互敬一杯酒後即最先吃年飯。吃完年飯後才各自回家。

  仡佬族春節喂樹
  春節的時間和習俗大致與漢族相同,但有“喂樹”的特殊內容。“喂樹”又被稱為“祭樹”或“拜樹”,起源於仡佬族信仰萬物有靈的古樹(大樹)崇敬。

  廣西隆林各族自治縣的仡佬族,在陰曆正月十四日中午,各家備好米酒、豬肉、鮮魚、糯米飯等供品,帶着紅紙鞭炮,以親友關係相約上山拜樹。見樹后先鳴鞭炮,然後選擇高峻粗壯的古樹燒紙焚香膜拜。

  拜畢給樹“喂”祭品:一人執刀在樹皮上砍3個口子,另一個“喂”些肉飯酒於刀口中,最後用紅紙把刀口封住,給樹除草培土。“喂”飯時針對差其餘樹,要對答差其餘詞。

  如對果樹,要說:“喂你飯,結串串;喂你肉,結坨坨”,示意預祝果實累累。“喂”樹之後,人們歡聚宴飲。有些區域在陰曆八月十五也捧着牛心和新米飯祭拜寨旁的神樹“菩薩樹”,祈祝豐年。

  您可能也喜歡:
  怪異的白族民間藝術“霸王鞭”
  厚實多彩的東鄉族的特色飲食
  大本曲:白族特有的古老民間身手
  吹吹腔,白族傳統文化中的奇葩

白族款待賓客的特殊飲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