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的天文曆法主要:“星月曆”
我們在每個都會都可以看到清真麵館,進店時經常看到店裡不出售豬肉類食物。對於一些少數民族來說,有些習俗是不能侵略的。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習俗。那麼,你想知道拉祜族的習慣習慣都有哪些嗎?就隨着小編一起領會拉祜族文化吧!
在拉祜族社會裡,由於耐久的遊獵生涯,使他們不畏艱險,不畏強橫,同時又形成了團結相助、尊重老人的道德風俗。他們看待真誠相處的人是那樣熱情,對那些奸詐、不守信義的人異常憎恨。這些風俗,在漫長的歲月中,形成了配合遵守的怪異的禮儀。
獵肉分食與尊重老人
狩獵,是拉祜族生涯中不能缺少的部門,既是副業生產,也是狩獵護莊稼。狩獵,有一人一戶的流動,也有一村一寨的整體流動。整體狩獵是在舊曆的正月、二月間,出獵時險些整個寨子的男子都出動,十幾小我私人或幾十小我私人一起,一去就是幾天或十幾天才回來。所得獵物不管巨細,加入圍獵的人豈論大人小孩,每人都分得一份獵肉。
若是獵物太小,就是煮成稀飯也要一人一碗分食。若是獵得馬鹿等大野獸,頭由獵得者或放頭一槍打中者拿去,有兩條裡脊肉,獵得者可以分得一條,作為獎勵,另一條送給寨子里年數最大的老人,那也是不得享受的。除裡脊肉外,其餘獵肉平均分配。在分配肉時,通常過路人,只要遇上,同樣可以分得一份獵肉。
拉祜族對老人的尊重,有這樣一句話:“把享受讓給比自己老的人,由於太陽、月亮是最老的人先瞥見的,最老的人是寨子里懂原理最多的人。”在生涯的每一個細節,都反映出拉祜族尊重老人的美德。平時家裡有老人來了,青年就自覺地讓座,請老人坐在火塘靠太陽出的偏向,然後敬煙,接着烤茶,第一碗茶自己吃,第二碗敬給老人,意思是請老人放心。
向老人敬煙、敬茶時,都要雙手舉過頭,接的人也要雙手去接,單手接就很不禮貌了。敬煙敬酒時,第一個敬給的煙酒,不轉給在場比自己年數更大的人,以後這小我私人是不會受到人人尊重的。老人坐着時,青年人不得從老人前面走過,要從背後走過。盛飯時要先盛給老人。老人付託事情時,要等老人付託完了才氣回話。
拉祜族的衣飾
拉祜族人民穿的衣服,解放前還處於各家各戶自己種棉,自己用簡樸的紡車紡紗,用極簡陋的織布機織布,布織成后染成藍色、青色,做成衣服。拉祜族最喜歡玄色,以為玄色最悅目。解放后,國家每年由內地調入各色的棉布和化纖織品供應。
由於拉祜族人民喜歡自己織的布,國家每年還要調入大量的棉花和棉紗,供拉祜族人民自己紡紗織布。現在,拉祜族的小伙子和小女人既喜歡自己的民族服裝,又喜歡各色布匹和化纖產物製作的新式服裝。
馬尾綉是流行於水族地區的民間藝術
拉祜族婦女的衣飾大要有兩種:一種是右開襟,雙方開齊腰部高的岔口,衣長齊腳面的長衫。在長衫岔口及衣邊、袖口,鑲綴紅、白等各色幾何圖紋的花邊,沿衣領及開襟上還嵌上數十個雪亮的銀泡或佩帶大銀牌(拉祜族“普巴”)。
有的下穿統裙,有的下穿玄色長褲。另一種是開襟很大,險些像對襟,衣邊綴有花布條紋,無領,小袖口,衣長只齊腰節骨的短衫。短衫內里,穿一件白色笠衫,露在統裙上面。穿着這兩種衣飾的婦女,都頭包四公尺長的玄色包頭,在包頭兩頭綴以線穗,有的則是包大毛巾。穿長褲的婦女,冬季多數小腿都套腿套,小腿套兩頭都用色線綉上花紋。
拉祜族男女都剃禿頂,但婦女要在頭頂留一綹頭髮,名曰魂毛,以示男女之區別。現在,大部門年輕女人都留長發,編辮子。但在農村,婦女婚後又剃禿頂。這一方面是為了衛生,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示意已經娶親了。拉祜族婦女一樣平常都戴較大的銀耳飾、銀項圈、手鐲,男子也有戴手鐲和項圈的。
拉祜族男子頭戴帽子,也有全包頭者。帽子是用六至八片正三角的藍黑布拼製成的,下邊鑲一條較寬的藍布做邊,頂端綴有一撮約十五公分長的種種顏色的線穗垂下。現在,有不少人戴便帽。但到節日,婦女都穿花邊衣服,頭裹玄色包頭或大毛巾,男子戴帽或裹玄色包頭。節日和趕集,男女都要背一個長方形背袋(拉祜語叫“面搓”)。
背袋用自己織的青布做成,袋口鑲嵌數層各色花布做成的模擬橄欖恭弘=叶 恭弘的幾何圖案,袋繩用色線織成,兩頭留有線穗。糯福、東回一帶拉祜族的背袋又是用紅、白、黑等多色線織成,並綴有貝殼和數個線穗和絨球。在整體舉行舞蹈時,無論男女都背一個背袋。
拉祜族男子的服裝,多數穿無領對襟短衣,青年人還要配上一件黑面白里的褂子。他們以為黑衣服配上白里,就是妝扮得像喜鵲一樣漂亮。
穿開襟很小的衣衫的拉祜族女人,在短衣下襯上一件白笠衫,下擺露在統裙上面,它的意思也是同喜鵲爭艷。年數大一些的男子,都穿無領開襟短衫,老幼都穿褲管很大的斜拼襠長褲。
可能你也喜歡:
被譽為“東方情人節”的水族卯節
多姿多彩的水族飲食文化
水族農耕文明之體現:斗角舞
婚禮上的哈利舞的由來及特色
佤族最為盛大的木鼓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