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極具民族特色的拉祜族傳統服裝

佤族人名特色:盛行父子連名制

  從古代起,人們就對自己的服裝有較高的要求,平民國民的粗衣麻布,帝王之家的龍鳳呈祥,差其餘服裝象徵著差其餘身份。我國的民族服裝也有各自的民族特色。那麼,你想知道拉祜族的服裝文化嗎?就隨着小編一起領會拉祜族文化吧!

極具民族特色的拉祜族傳統服裝

  拉祜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漫衍在雲南省南部的瀾滄、孟連、雙江、勐海、西盟等縣,人口約434000人。拉祜族先民屬於古代羌人系統。

  民族簡介
  拉祜族信仰大乘釋教和基督教。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由於同漢族、傣族來往親熱,多能兼用漢語和傣語,已往部門拉祜族曾使用過西方傳教士創製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1957年在原有的基礎上創製了拼音文字。拉祜族區域屬於亞熱帶山區,以農業為主,除蒔植糧食以外,還鼎力蒔植甘蔗、茶恭弘=叶 恭弘、咖啡、橡膠。

  拉祜族傳統節日有拉祜年,也有擴塔節(即春節)、火炬節、月亮節和嘗新節等節日。其中最盛大的節日是過拉祜年。拉祜年除夕晚上舂粑粑,大粑粑象徵太陽和月亮,小粑粑象徵星星和五穀豐登,在農具上要放上一些粑粑,示意讓它們和主人一起分享節日的快樂。
  月朔破曉,全寨的年輕人都要背葫蘆或抬竹筒,到山泉去搶新水,然後便最先正式過年,喝酒唱歌。一樣平常過年都由月朔到初五;初九到十一為小年。

  小年的流動內容基本與大年相同。嘗新節男女劃分在稻田和包穀地里選一些顆粒豐滿、成熟較早的稻穗和包穀做新米飯,並以鮮菜瓜果、殺豬煮酒,邀娘舅、叔伯和親友配合聚餐。拉祜族中的苦聰人在狩獵時,習慣將獵獲的獸頭獎給第一槍射中者,前腿獎給發現獵物的人,剩下的肉,人均一份。

  拉祜族青年男女婚戀和社交對照自由。

拉祜族的民居建築的簡介及特色

  婚嫁的當天,男女雙方都要殺豬,男方要把豬頭送到女方家,然後破成兩半,一半仍要帶回;女方家的豬頭也是云云,以示意骨血至親、“新婚和合”。拉祜族婚姻為一夫一妻制。有到妻方棲身3年的習俗。配偶不睦,可請人出證,燒斷絲線,即可離異。

  衣飾先容
  拉祜族男子身穿淺色右衽交領長袍和長褲,喜歡佩刀,系腰帶,腳穿布鞋,頭戴包頭,長袍兩側有較高的開衩,領口衣襟等處用深色布條鑲邊,包頭用白紅黑等各色布條交織纏成。

  拉祜族婦女服裝具有青藏高原婦女服裝的特點,穿的是黑布長衫,長至膝下,兩側開衩且開衩較高,立領右襟,綴有銀泡裝飾,喜歡用紅色或白色花邊鑲綴在袖口、襟邊,顯得光艷優美。下穿長褲。西雙版納有的婦女剃禿頂,包黑包頭巾,戴大耳飾,胸前佩掛“普巴”(大銀牌)。

  瀾滄茨竹河、雙江勐庫、滄源、耿馬等地穿長衣、長褲的拉祜族婦女,普遍束腰帶;腰帶多用紅、綠、黃色布製作;腿上配有腳統,用青藍布製成,長約一尺,上有細膩的幾何圖案裝飾。衣衣飾品拉祜女性都較注重衣服上的飾品。
  最初的衣飾較為簡樸,只在衣服的斜開襟、手袖邊、背肩等處,用紅、白、黃小塊包布鑲邊。隨着手工業的生長,用白銀製作的種種衣飾製品,倍受拉祜婦女喜歡。主要有銀泡、銀吊子、銀鈕扣、銀手鐲、銀項圈、銀耳飾等。

  每逢喜慶日子,拉祜女性稀奇是青年婦女,都要身着用銀製品裝飾的艷服,帶上耳墜耳飾,脖系項圈,頭纏包頭群集在一起,這時四處是銀光閃灼,優美悅耳的情景。同時,銀飾品也是拉祜青年男女互贈的信物。

  “背袋”飾品“背袋”既是拉祜族的生發生涯用品,以是男女配合喜歡的衣飾之一。無論走到那裡,拉祜人都挎一個背袋,裝上生產、生涯必須品。拉祜背袋的裝飾,有的用小塊花色布組成幾何圖案,有的用銀泡或絨絲線製作,色彩鮮艷,雅觀大方,多數由優美的拉祜女手工製作而成。

  可能你也喜歡:
  佤族最為盛大的木鼓節文化
  馬尾綉是盛行於水族區域的民間藝術
  拉祜族的習慣習慣都有哪些?
  被譽為“東方情人節”的水族卯節

佤族特色風情:戀愛形式“梳頭情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