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壯族平果嘹歌特色文化

獨具民族魅力的壯族歌圩節文化

  壯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壯族文化也因此壯麗多彩。壯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文化就是平果嘹歌。平果嘹歌從古代一直撒播至今,具有深摯的歷史秘聞,它不僅是壯族人民的自滿,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那麼,人人就隨小編一起領會一下壯族平果嘹歌特色文化吧。

壯族平果嘹歌特色文化

  壯族嘹歌是着名的壯族長篇古歌,是經由耐久的口頭傳誦后,由壯族文人的加工和刪改,用古壯字紀錄並在名堂上作了適當規範的歌謠集。與其他口頭傳唱的民歌差異,它的內容相對牢固,而且所有用古壯字傳抄盛行,是反映壯族人民勞動、生產、生涯、戀愛、婚姻、歷史等方面內容的傳統民歌。

  “嘹歌是右江中游平果縣盛行的一種歌體的名稱。包羅三個內容:一為《日歌》,二為《夜歌》,三為《散歌》”(《壯族通史》語)。《嘹歌》——平果縣原汁原味的壯族民歌。一片熱土,一部古老的民間長歌。

  嘹歌的得名,有三個說法。襯詞說。唱歌時都用“嘹嘹”的襯詞作調子來唱。唱《嘹歌》都是兩男對兩女,每對都是“一彎一直”(即由一高音一低音組成),一唱一和,交替舉行。每一首歌都是男方先開唱。“嘹嘹”之聲此起彼落,不停於耳。久而久之,相約成俗,當地人便把所有用“嘹嘹”襯詞作調子來唱的“歡”(山歌)稱之為嘹歌。

妙趣橫生的壯族火貓舞

  僚人說。作為民族稱謂的“僚”,首先泛起在《三國志·蜀志·霍峻傳》,也就是說始見於三國之時。系指那時四川南部到貴州一帶的少數民族的泛稱。南朝到隋,對兩廣壯族先民多稱為俚、僚或聯稱俚僚。到了近代,講得更詳細了。宋人周去非的《嶺外代答》說:“僚在右江溪洞之外,俗謂之山僚,依山林而居”。《嘹歌》盛行地方的壯族先民無凝就是僚人。“僚”與“嘹”同音,由此而引申為僚人唱的歌,稱之為嘹歌。

  壯語嬉戲說。壯語稱玩耍、娛樂、野外嬉戲為“嘹”。而這種“嘹”主要是以“茅騷”為內容的。“茅騷”直譯為“男女”,“茅”為小伙子,“騷”為少女。其意與漢語的“摯友”無異,壯族男女娶親前皆時興處“茅騷”。

  以後不停地尋找時機碰頭,用山歌來示意相思之情,野外嬉戲用竊竊私語傾吐喜怒哀樂,雙方會晤時避開眾人尋找靜寂的地方,情真意切,很是親近,碰頭時有如隔三秋之感,分手時有十里相送之嫌,超乎同夥,靠近於情人,但切不會做出有悖於社會倫理道德之事,茅騷着實是一種高尚的銘肌鏤骨的愛,是壯族先民“倚歌擇偶”習俗的遺風。《嘹歌》由此而來。

  您可能還會喜歡:
  山康節是布朗族最盛大的節日
  布朗族怪異的手工身手:竹編
  布朗族種茶飲茶的傳統習俗
  與茶密不能分的布朗族文化

惟妙惟肖的壯族撈蝦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