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淺談非物質文化遺產紙馬舞文化

壯族民間藝術奇葩“壯劇起源”

  紙馬舞對壯族文化有深遠的影響。紙馬舞是壯族人民最喜歡的舞蹈,而且也是壯族人民一種美妙願望的寄託。紙馬舞文化不僅融入了濃郁的宗教色彩,而且還帶着深摯的中華民族傳統的孝道文化。下面,小編就帶人人一起領會一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紙馬舞文化吧。

淺談非物質文化遺產紙馬舞文化

  文山壯族紙馬舞,是撒播於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馬關縣、硯山縣等地的壯族舞蹈,在文山市主要撒播於牛頭寨、攀枝花下寨、水車寨、禾木坎、新平壩一帶的壯族土支系布岱的棲身區。

  壯族紙馬舞歷史悠久,據紀錄起源於宋朝,是特定的歷史社會生涯的反映,是社會存在的真實藝術的結晶,它在壯族舞蹈藝術的人人庭中有很高的職位和價值,這不僅由於紙馬舞有悠久的歷史與深摯的民族審美性,更有着深層的文化意蘊。

壯族特有的壯族馬骨胡音樂文化

  壯族先民崇敬祖先,深受玄門影響,每當老人去世,均要組織喪葬祭祀流動,請舞隊跳紙馬舞,用來超度亡靈、安祖和驅鬼。紙馬舞一樣平常由跳紙馬舞、舞獅子、趕小鬼等藝術形式舉行綜合演出,因紙馬舞在整個流動中佔有突出位置,故稱紙馬舞。

  最初,紙馬舞僅用於中暮年婦女的喪禮上,厥後演變為年節沐日的娛樂流動。壯家中暮年婦女過世后,孝女要請民間藝人演出紙馬舞,表達對親人養育之恩的感謝和對死者人品的讚頌。在喪禮上,有的地方只跳紙馬舞,有些地方則與獅子舞同時舉行。這一舞種已被批准列為雲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您可能還會喜歡:
  蒙古族奶茶文化對於蒙古族的影響
  東巴教,納西族的獨佔宗教信仰
  納西族的鷹獵文化及精神
  納西族莊重文雅的白沙細樂

極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壯族三月三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