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惟妙惟肖的朝鮮族長鼓舞

朝鮮族酒文化,朝鮮族的飲酒習俗

  每一種舞蹈都有其意義,它代表着民族美,自然美。而朝鮮族文化就向我們展現一種形態萬千的長鼓舞,獨具朝鮮民族風。它不僅僅是一種舞蹈,其背後隱藏着一段優美的戀愛故事。宛如他們跳的不是舞蹈,是一種生命的詮釋,青春,勇猛與震撼。

惟妙惟肖的朝鮮族長鼓舞

  朝鮮族長興起源於印度細腰鼓,又名“杖鼓”,歷史曾盛行於中原區域。朝鮮族民間樂器。歷史悠久、組織怪異、音色柔和,常用於歌、舞伴奏和器樂合奏。朝鮮族長興起源於印度的細腰鼓。公元四世紀時,細腰鼓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我國中原,爾後又東傳朝鮮。

  長鼓為古代細腰鼓的變體。隋唐時期,我中原稱長鼓為“都曇鼓”、“毛員鼓”和“腰鼓”,那時雖未有長鼓之名,但現實已用於宮廷九、十部樂的天竺、龜茲、西涼、疏勒、高昌和高麗諸樂中。宋代長鼓以“杖鼓”之名載入史冊。宋代《樂書》:“杖鼓、腰鼓、漢魏用之。大者以瓦,小者以木類,皆廣首纖腹。”沈括《夢溪筆談》:“唐之杖鼓,本謂之‘兩杖鼓’,兩頭皆用杖。今日杖鼓,一頭以手拊之”。

指尖上的滿族剪紙文化藝術

  隋唐時期,我中原稱長鼓為“都曇鼓”、“毛員鼓”和“腰鼓”,那時雖未有長鼓之名,但現實已用於九、十部樂的天竺、龜茲、西涼、疏勒、高昌和高麗諸樂。宋代長鼓以“杖鼓”之名載入史冊。到了元代,《元史·宴樂之器》對杖鼓紀錄尤詳。《元史·禮樂志》:“杖鼓,制以木為匡,細腰,以皮冒之,上施五彩綉帶,右擊以杖,左拍以手”。

  氣概特色
  朝鮮族長鼓為兩面鼓,其兩頭音高差異,女性長鼓舞氣概優雅,男性長鼓舞活躍瀟洒。現代長鼓舞有兩種擊打法:一為舞者用鼓鞭(一尺許細長的竹鞭)兼用鼓槌(一端圓粗,長約尺許的木槌)。一為只用鼓鞭不用鼓槌。前者開頭只用鼓鞭按慢鞭拍子邊擊邊舞,鼓插在長鼓上,舞至熱潮時,方抽出鼓槌舉行技巧演出。後者春持鼓鞭隨樂起舞。

  您可能還會喜歡:
  栩栩如生的布依族勒尤文化
  布依族藝術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布依族儺戲
  優美絕倫的布依族刺繡文化
  具有濃郁民族色彩的布依族轉場舞

瑤族傳統文化的傳承,瑤族乾巴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