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戶戶相連的仫佬族民居特色

土族特色民俗活動:波波會

  仫佬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他們是聚族而居的族群,在一個村子里棲身的人們一樣平常都是一個姓氏,而他們的衡宇都是戶戶相連的,這是仫佬族獨佔的民居特色。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仫佬族文化吧!

仫佬族民居

  仫佬人棲身的總體特點是“聚族而居”。同姓的多數住在一個村子里,若是一個村的住民雖同姓但不共祖的,也必須分段棲身,相互不混雜。例如謝村住民,雖全姓謝,但遠祖卻是三小我私人(民間俗稱三大戶),因而,三大戶的子孫將該村分為上、中、下三段,界線明白。

  仫佬族聚居區內,山嶺綿延升沉,武陽江、龍江流貫其間。在大石山與土山丘陵的交織中,有縱橫不等的峽谷平壩。仫佬族的村子多為背靠石山,面臨田垌,村后的石山多數封山育林,村邊有一些古樹,掩飾着墟落的景物。仫佬族的每個村子以每村60戶以上的居多,村與村之間的距離多在三、五里以內。在20世紀40年月以前,每村都築有高兩層樓的炮樓,這些圍牆和閘門現在仍可看到遺痕。

  仫佬民居,多為磚牆、瓦頂、矮樓修建。無論是在平地或是斜坡上,房基都要修成凌駕地面30至60公分的地台。牆基以火磚砌成。火磚砌基,泥磚砌牆,棟樑、桁椽等都用木料製作,屋頂蓋瓦片。屋內有樓一層,但不住人,作為穀倉或雜物房,人大多居於地面。衡宇的修建形式多為一排三間,正屋的正面多數留有天井;衡宇地基若是寬敞的,另有一座一排一至三間的下座(即下屋)。

  在羅城縣四把鎮,還保留着部門仫佬族的民居。

  獨家獨院,有門樓,有圍牆,中隔天井,很顯著,這是借鑒漢族民宅的修建特點,但仔細考察,就會發現內里有許多仫佬族自己的特色。

彝族銀飾文化背後有着什麼樣的故事?

  最大的特色就是“不正南正北”。各家各戶的門樓與正屋,朝向紛歧致。這是由於仫佬祖先迷信風水,以為某年建屋某向吉祥,門樓就朝這個偏向建。

  再一個特點就是“戶戶相連”。雖是獨家獨院,但戶與戶之間都有側門相通,出正屋後門,就是后鄰家的天井,除有巷道相隔或自力建房者外,全屯數十戶,險些可以勾通無阻。這一方面是為了利便鄰里通常來往,更主要的緣故原由是由於舊社會兵災匪禍頻仍,打家劫舍的事時有發生,家家有門相通,便於走避和相互救援,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仫佬人團結相助、鄰里友善的優良品質。

  仫佬族的民居,多是火磚牆、青瓦面,很少用泥坯、干打壘,茅草房更鮮見。這與仫佬山鄉盛產煤炭有關,這些火磚,用煤矸石粉摻和白泥燒制,煤矸石有一千多大卡的熱量,燒制歷程中自燃,燒出的磚硬度大、結實耐用,仫佬人發現的“特大”火磚,一塊頂通俗的火磚五六塊,砌起牆來省工、省料、省錢、省時,十分堅硬。

  仫佬民居多以石灰抹牆,內壁下方,以煤灰批盪一米多高,刻上磚紋。內壁上方和大門上壁,順勢平衡地繪上花鳥魚蟲麒麟龍鳳,寫上幾首唐詩宋詩。

  建屋
  仫佬人家修建衡宇,多數要準備三年,先將所需質料備齊,然後養一兩頭大豬,作為建屋時的菜肴,造屋時,同族同屋的親友大多來協助,主家只招待酒飯不付人為,來年別家建屋時也去幫工,稱為“還工”。

  仫佬人家進新居異常講居,新屋完工后必先擇吉日,進新屋的前一天,先請法師主持法事,舉行祖宗進新居儀式。其歷程如下:法師把原來的香火案上香爐里的一部門香爐灰取出,放進新香爐里,新香爐底放幾枚錢幣,然後點燃一束香插放爐中。法師念完符咒之後,把兩張沾有雞血的紙錢貼在香爐上,最後率領主家男男女女護送香爐入新居,何在神位上。

  吉日早晨,主家父老先到新居里燒一大堆火,火燃燒得越興旺就越祥瑞,也就預示未來人畜興旺,五穀盈倉,財源興隆。然後把家裡的最好的器械和最新的器械裝進新籮筐里,全家人都穿上新衣裳挑擔新籮筐進新居,這樣就會百事如意,萬象更新了。天大亮之後,親戚同夥持“米擔”、“花紅”、“財禮”等前來祝賀。配合飲宴並設歌壇對歌,到第二天天亮,歌聲陣陣,更增添喜慶的氣氛。

  您可能還喜歡:
  朝鮮族酒文化,朝鮮族的飲酒習俗
  惟妙惟肖的朝鮮族長鼓舞
  滿族春節傳統文化都有哪些?
  瑤族盤王節,一個神奇的節日

獨具魅力的漢族舞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