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土族特色民俗流動:波波會

彝族銀飾文化背後有着什麼樣的故事?

  波波會是我國少數民族土族的一種民俗流動,也被人們稱為跳大神。在波波會時代,群眾會給男孩子佩帶一個裝有蒜、五色糧、五色布的小紅布袋,以免在旁觀時被勾掉靈魂。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土族文化吧!

土族波波會

  “波波會”是土族傳統的民俗流動,每逢陰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等日子,青海相助縣的許多土族墟落都要舉行“波波會”,時至今日,每年的“波波會”仍香火興旺,法鼓一直。“波波”為土族語,意為法師作道場。俗稱跳神。

獨具魅力的漢族舞蹈文化

  青海省相助縣土族不僅信仰藏傳釋教,而且信仰從漢地直接傳入的神(袛)。供奉神(袛)的寺廟每年都要舉行酬神祭祀流動,一些地方沒有牢靠寺廟,也要搭起帳篷神廟舉行祭祀,屆時要請“波”來作道場。“波波會”的主要儀式有:豎幡、跳神、招魂、放幡、卜卦等。在神殿前豎高10米的幡桿,埋地60厘米深,寓意為三十三天界和十八層地獄。用黃表和彩紙剪貼的雲紋、水浪、萬字紋、連環套等名堂長幡和長線,掛在桿頭,垂落於地,幡桿頂端橫置兩齒叉,叉尖各戳一個大饅頭。因幡繩端拴着包有五色糧食、紅棗、花生、水果糖、硬幣等物的“糧蛋子”。

  “波波會”的熱潮是最後一天,作道場時把所有供品拿到廣場上,煨桑、上香、點燈、叩首禱祝。然後由大法師領班,其餘法師隨厥後,手舉法鼓,身穿法衣,頭戴法冠,齊敲鼓點,高頌禱詞,左族右轉,前移后挪,還做種種動作。法師跳神一樣平常約二三小時左右。隨後大法師還要做法招魂,把一小瓷瓶勾倒,意為勾來一童男魂酬神。

  以是每到“波波會”時節,群眾都給男孩佩帶一個裝有蒜、五色糧、五色布的小紅布袋,以免被勾掉魂。放幡時,眾人圍觀搶“糧蛋子”和桿頭饅頭,得饅頭者生“狀元郎”,得“糧蛋子”者可禳災逃難。人們還撕一點幡紙,作為孩子沖邪時用。

  您可能還喜歡:
  東北滿族民居文化,你領會嗎?
  瑤族玄門,中國西南瑤族的宗教文化
  朝鮮族的體育競技遊戲:朝鮮族跳板
  滿族茶文化你領會有若干?

羌族獨特又搞怪的“咂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