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惟妙惟肖的漢族獅子舞文化

盤點:蒙古族節日文化

  漢族文化博大精湛,漢族獅子舞是原始生涯中模擬動物的動作而形成的。獅子在所有動物中是王者的職位,這也解釋人們對壯大氣力的追求,同時也是對大自然的崇敬之情。

  獅子舞是由人們仿製出一種獅子衣飾,需要兩小我私人配合完成的舞蹈,它是人們一樣平常在盛大喜慶的節日時演出的。

惟妙惟肖的漢族獅子舞文化

  漢族《獅子舞》自漢代由西域傳入的假形舞蹈。新春之際在霹靂炸響的爆竹聲中“舞獅”,逐漸成為人們避邪免災、祥瑞納福不能或缺的形式。形態可掬、文質彬彬,以演齣戲球、踩踏板,與人親昵似貓的“文獅”和壯健迅猛、虎視眈眈,以高難雜技性演出為主的“武獅”,基本成為北、南兩方氣概廻異的兩種“獅舞”形式。

  漢族舞蹈
  “獅舞”除以上演出形態外,另有至今撒播在陝西省垣固縣的“獅舞”一絕:“笑僧人耍獅”。這個由笑僧人與被玉皇大帝貶到人世贖罪獅子間的戲劇性演出,已往達108段之多。其演出既可令人啼笑皆非,又可見人性化獅子的精彩演出,是當地人們春節時最為盼切的節目。

中國民間傳說,漢族的民間故事有哪些?

  其中,最精彩的段子《懶婆娘搶場》,是述說秋收時節,人們都在忙於打麥揚場、收穫歸倉。而由大頭僧人飾演的“懶婆娘”,卻早上起來磨磨蹭蹭地穿衣洗臉、梳頭服裝,拿着鏡子左照右看,懶得去場院幹活。

  而在為儘快贖罪獅子的多次敦促下,懶婆娘才各樣無奈地挑起籮筐來加入上。由於用功獅子的輔助,麥子很快打完了一半,這時懶婆娘的困勁兒又上來了。天有意外風雲,溘然雷聲滔滔,但懶婆娘倒在席子上竟打起鼾來,絲毫掉臂風雨將至。

  獅子看着即將被雨水沖走的麥子,心急如焚敦促着懶婆娘趕忙起來,但難以生效。獅子在忍無可忍之下,只得用利齒去咬她的腳跟、扯她的席子,才把懶婆娘叫起來搶收完場上的麥子。懶婆娘與獅子在演出中心裏情緒的細膩描繪和反串懶婆娘惟妙惟肖的作態,到達引人入勝的境界。演出完畢,笑僧人還以種種姿態展現寫有祝賀吉慶語言的字幅向人們祝賀新春,迎來人們無限的歡喜與欣慰。

  臨北獅子舞,主要北鄉及周邊州里。臨北獅子舞兼有南北方獅子舞的特點,形神兼備,帶有濃郁的淮河文化特色,屬中央地帶的獅子,顏色以青為主,又稱綠獅。舞蹈動作歡快簡捷,配器生動流通,通過獅子的撲、閃、騰、挪,把獅子的獸性與靈性显示的淋漓盡致,舞獅人通過抓癢、親昵等動作,把獅子的喜、怒、哀、樂喧染得恰如其分,通常有單獅演出、雙獅及4隻獅子以上的群獅演出。

  您可能還會喜歡:
  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的土族民間運動
  獨具特色的畲族飲食文化,畲族烏米飯
  仫佬族的民俗戲曲:彩調
  學習學習土家族喪葬文化

彝族酒歌文化,你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