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民族文化 正文

漢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羌族民間傳統的手工藝:刺繡

  漢族在中國無疑是一個著名於世的大民族。歷史悠久,文化厚實,人文景觀精彩絕倫。漢族文化中的節日極多,有喜迎新春,中秋佳節,清明祭祖,十一國慶,元宵燈節等等讓人應接不暇的節日,節日的多樣化,更能體現漢族的文化博大精湛。

漢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漢族人民自古以來就有自己的節日,有的一直延續至今,有的則隨着歲月的流逝逐漸淡化了。

  漢族的節日許多,主要有臘祭、祭灶、春節、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等。在諸節日中,以春節最盛大。“春節”又稱為過年,是漢族人千百年來最主要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盛大、最熱鬧的節日。過年時,除夕要守歲,月朔要賀年。

  漢族的春節習俗,一樣平常以吃年糕、餃子、糍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瓊漿、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對聯、貼年畫(門神鍾馗)、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賀年、給壓歲錢、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跳鍾馗等眾多流動,極盡天倫之樂。中國人過春節尚有掛中國結的習慣。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喬香閣請中國結的習俗,取喬香納福之意;溫州人有去自己的信教虔敬祈禱,希望能夠在新的一年裡,與家人一起獲得幸福。其中,多為釋教。

  立春是漢歷(陰曆)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也是春季的第一天,預示着一年農事流動的最先,向來為漢族人民所重視,早在宋代,立春習俗就已十分厚實了。

  又稱為“上元節”,上元佳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區域和外洋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

畲族四大姓,畲族姓氏文化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漢歷(陰曆)正月十五“是上元節”。主要流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厥後節日名稱也演化為“元宵節”。將從除夕最先延續的慶祝流動推向又一個熱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沿用的習俗。

  社日是昔人祭祀社神的節日。從天子到國民都要封土立社加以祭祀。據《禮記.祭義》紀錄,天子為天下國民總立的社稱“太社”,為自己立的社稱“王社”;諸侯為封海內國民總立的社稱“國社”,為自己立的社稱“侯社”;醫生以下不為自己立社,而是團結其邑里的群眾共立一社,稱“置社”。這樣天下各地都有自己的社供官員國民祭祀。

  龍仰面:又名中和節。《燕京歲時記》說:“二月二日,古之中和節也,今人呼為龍仰面。”節期以考察東方蒼龍七宿在天空中的位置而定。從天象上看,每當春分時刻,黃昏時角宿泛起於東方地平線,而其它六宿尚隱於地平線下,故名龍仰面。

  夏至日,蒼龍七宿位於正南,秋分后潛於地平線下直至來年春分。故《說文解字》釋龍“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由於一年中陰陽平衡、天地同和的日子只有春分、秋分,都稱之為中和節,秋分之中和節稱中秋節,春分之中和節即為中春節。後世將中秋節牢固於陰曆八月十五,便又把半年前的二月十五稱為花朝節,春花秋月,對應絕妙。由於龍神出頭,人們總要祭祀龍神,祈求風調雨順。

  上巳節是漢族人民的一個節日。按通常的說法,漢以前節期在三月上旬的巳日,魏后牢固為漢歷(陰曆)三月初三,紛歧定為巳日。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漢朝以來定為陰曆五月初五,沿襲至今,成為我國民間傳統的三大節日(春節、端午、中秋)之一。

  您可能還會喜歡:
  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的土族民間運動
  獨具特色的畲族飲食文化,畲族烏米飯
  仫佬族的民俗戲曲:彩調
  學習學習土家族喪葬文化

壯族的宗教文化,壯族信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