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特色民居:千腳落地房
中國民族文化中最怪異就是怒族文化,怒族文化的代表就是滑索渡江。滑索渡江是由於怒江的水流湍急,地理位置不相符建橋的。滑索渡江還真不是一樣平凡人可以想地出來的,這也體現出怒族的伶俐才智,敢於冒險的精神。同時這也是他們的一大特色,是人們眼中的一大異景。
怒江大峽谷及其兩岸的碧羅雪山、高黎貢山層巒疊嶂、危岩聳立、懸崖陡峭,谷中水流湍急、洶湧洶湧。自古以來,這裏的交通就十分未便,正所謂“岩羊無路走,猴子也發愁”。整個怒江只有幾處水勢稍緩的渡口可以用木船擺渡,除此而外,其它地方既無法架橋,又不能涉渡,兩岸的怒族人只有依賴溜索這種古老的渡江工具往來飛渡,保持着相互間的來往與聯繫,成為當地怪異的“橋”。
溜索分類
溜索分平溜、陡溜兩種。平溜用一根溜索,它基本平直,沒有傾斜度,來往都可以溜渡,最先用腳一蹬的慣力滑行,滑至江心時會住手,就要手足並用攀至對岸,平溜費時、耗力;陡溜有一來一往的兩根溜索,傾斜度約莫二十五度,靠着傾斜度,倏地一溜而過,互不影響。
溜索有竹索、藤索、鋼絲索。竹、藤索是用十多片竹、藤全心編扭而成,十分結實,兩頭各系在粗壯的樹榦上或突兀的岩石上,用挖成半圓凹槽的櫟木作滑板,往溜索上一卡,再把長長的麻織的繩子一折為二,一端牢牢地把溜梆牢固在溜繩之上,再用餘下的繩子兜住大腿;另一股勒住腰桿,打牢扣結,雙手緊抱溜梆,頭一偏,腳使勁一蹬樹榦或岩石,腿一曲,馬上臨空,朝對岸飛去;鋼絲索配有先進的滑輪。
你所不知的瑤族禮儀文化
溜索是怒族人民不能缺少的主要交通設施。溜索的製作方式,是用竹篾扭成手腕粗細的大索,然後橫拉於江河之上,牢固在兩岸的大樹、木樁或石崖上,即成溜索。人們用溜板(溜梆)作輔助工具,沿竹索從空中滑過。溜板是長四公分,寬約兩公分的槽形硬木,後頭鑿有兩個對稱的用以拴繩的長孔。
使用時將溜板的凹槽卡在溜索上,用麻繩或皮條穿過長孔,牢繫於腰間,然後以仰卧的姿勢手握溜板,即可以順勢滑下。溜索有平溜和陡溜兩種。平溜只有一根溜索,它基本平直,沒有斜度,來往都可以溜。
但這種方式對照吃力,由於溜索中段會自然下垂,以是人溜滑至中段以後,還要藉助四肢的氣力,半攀半爬地向對岸滑行。陡溜需要一來一往兩根溜索,它一頭高,一頭低,有一定的傾斜度。這種方式溜渡速率快,省力,但容易撞傷,需格外小心。
怒族人發現和使用的溜索,聽說最早是望見蜘蛛在樹間織網、往返爬行而受到啟示的。同時,過溜索要有膽子、技巧。每逢年節,沿江各村寨都要舉行過溜索競賽,現在已成了一項民族運動項目並擠身於民運會,極大地厚實了當地的民族文化。而隨着社會文明的不停生長,現在怒江上已建起了幾座現代化的橋樑,但溜索這種傳統交通工具仍然橫亘於怒江之上。
您可能還會喜歡:
什麼是以西為貴,錫伯族民居
你所不知的哈尼族六月年特色文化
捉摸不透的土家族修建文化
你所不知道的藏族禁忌文化
斡日切:一個表現天鵝優雅姿態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