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流傳壯族民歌100首
阿昌族文化是中國民族文化的主要組成部門。阿昌族的民歌種類繁多,音調悅耳,富有深意。阿昌族人在差其餘場所唱差異類型的歌。有寓意送其餘山歌,情誼綿綿的情歌,另有每逢佳節的娛樂歌舞。
不管在做什麼,阿昌族人都離不開他們的民歌,走在路上的隨性即唱,曲調悠揚,令人愉快。
羌族婚俗中表現出的民族文化
每逢節日都有歌舞等娛樂流動。勞動時,走路時,山上田邊,隨時都可以聽到他們悅耳的歌聲。阿昌族民歌善於以物擬人,以物寓意,蘊藉清新,曲調悠揚,在差其餘場所,用差其餘聲調唱。對唱山歌分很多多少套,大要分為:候承、邀約、誇口、結交、告別、送路等。
歌種類繁多
最富於民族特色的是傳統的“窩羅”,意即“堂屋旁邊的歡欣”。阿昌族把邊歌邊舞稱之為“蹬”,“蹬窩羅”是最古老的歌舞流動。碰着喜慶大事,如娶親嫁女,蓋新居時,村民們便群集到主人家,主人客人圍着一張擺着香蕉、芭蕉、石榴、煙茶的篾桌,邊跳邊唱,由一個最善於歌舞的“燒乾”(“蹬窩羅”的領頭人)領頭,共八的跟在背後,一句一句地隨唱,配着盈、熱烈的舞步,十分熱鬧。
歌中數目眾多
最富生涯情趣的是情歌。情歌可分為三類:一類叫“相勒吉”,是男女青年在野外高聲對唱的山歌,一樣平常是觸景生情,即興創作;一類叫“相作”,是夜深人靜,青年男女在森林里幽會時低聲對唱的情歌,內容極其厚實,包羅世代撒播的長篇敘事歌詞,可連唱幾晝夜;一類叫“相勒摩”,也是對唱的情歌,調子幽雅親熱,歌詞蘊藉繾綣,比喻生動貼切。
您可能還會喜歡:
歷史悠久的壯族蠶絲文化
普米族厚實多彩的舞蹈文化
源遠流長的福建媽祖文化
優美的壯族山歌文化,你知若干?
“土族花兒”的藝術特徵與傳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