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遠流長的回族宗教音樂
對於習俗,每一個種族都有自己從古至今撒播下來的傳承,是一個民族的特色。在習俗里最為特色的一點就是婚禮的習俗,而對於現今跨越種族的婚姻是習以為常的事,因此領會一個民族的婚禮習俗也是一對新人必知的事。
那麼,對於撒拉族的人來說,他們傳承下來的婚禮習俗是怎樣的呢?一起去撒拉族文化看看吧!
撒拉族通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在婚姻方面有幾種特點,
一是男子有重婚、多妻的特權;
二是男子有憑“口喚”,離棄妻子的特權,即男子若是對妻子不知足,只要說三聲“我不要你了”,就算宣布仳離。而女子卻無權提出仳離;
三是早婚徵象很普遍。女9歲,男12歲,就要肩負婚嫁的“非日則”(神聖的天命)。往後,阿娜們禁絕出大門一步,只能整天待在內室繡花或學做茶飯,等媒妁登門說親。
四是近親通婚的較多。解放后,這些情形險些都已改變。
撒拉族的婚禮一樣平常都在嚴冬舉行。嫁娶前,男家要向女家送去種種聘禮,然後擇定吉日正式嫁娶。送彩禮時,陣容雖大,禮並不多。送彩禮的人少則二三十人,多則八九十人,均為男子。
布朗族服飾:以其獨特的方式裝扮自己
說親是締娶親姻的第一道程序,男家看準了某家的女人,首先央請“嫂吉”帶上禮物,向女家說親,女家怙恃應允后,還要請其親房叔伯、阿舅,徵求他們的意見,其中阿舅的意見尤為主要,人人都贊成方可決議。獲女方家贊成后,男方擇定日期,多為“主麻日”(星期五),請媒妁向女方送“訂親茶”,舉行第二道程序。一樣平常送茯茶一封、衣料兩件、耳飾一對,女家接受,即示意應允,並就地議定聘禮。一經訂婚,女家則不得將女兒再許與別人。
第三道程序是送“麥海勒”(彩禮),娶親前,男家要向女家送“麥海勒”,其若干視男家經濟情形而定。據清朝龔景翰《循化志》紀錄:“富有的男家可送馬兩匹、騾一匹,若家貧無騾馬者,可用四小牛抵之。”一次納不起彩禮者,可先送一半,日後再補。富戶送彩禮則衣料和彩金倍增。臨娶時還要送衣服面料及化妝品等。這是舊的習俗,現在隨着社會生長,送的彩禮越來越厚實了。
最具風情、最熱鬧的要算婚禮了。雙方擇定吉日,婚期至,新郎在男賓陪同下到女家迎親,到女家時,新郎及男賓都不進家門,而是坐在門外的場院里,先有女方一位尊長給新郎戴上新帽、繫上繡花腰帶,女家用油香等茶食招待,然後請阿訇誦“尼卡哈”(證婚詞)。誦“尼卡哈”時,新郎跪在阿訇眼前,新娘跪在家中,阿訇站在場院高聲誦經,阿訇念一段讚頌真主安拉的經文後,問新郎:“XXX你願意娶XXX為妻嗎?”新郎答曰:“願意!”阿訇又問新娘的父親:“你願意將你的女兒XXX許配給XXX為妻嗎?”答曰:“願意!”誦畢,阿訇將桌上的紅棗、核桃、糖果等撒向場院中,在場者爭搶,人們還品嘗放在桌上的一種叫“古古麻麻”的油炸食物。證婚儀式竣事,女家宴請新郎及男賓,席畢,新郎及男賓先回到自家迎候新娘到來,女家則準備送新娘。
你可能也喜歡:
仙女節,怒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
錫伯族有趣的習慣文化:發麵餅與好兒媳
男女青年傳情示愛的前言:葫蘆簫
霸氣的桂西壯族飲酒文化
盤點苗族節日文化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