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苗族節日文化大全
一個民族要與眾差異,許多時刻在最主觀的外表上是最能夠看出來的,因此,民族最為特色的一點就是他們的衣飾。
那麼,布朗一族的少數民族是怎麼樣用衣飾來裝扮自己呢?隨小編去布朗族文化看看吧!
布朗族婦女織的“青婆羅緞”為瀾滄江兩岸群眾所喜歡。而怒江兩岸的布朗先民用木棉紡織的“桐華布”則以雪白柔軟著名。布朗族漫衍在雲南省西部沿瀾滄江中下游兩側的山嶽地帶。其中近3萬人較集中地聚居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邊緣一線的布朗山、西定、巴達、打洛等山區,景洪市、勐臘縣的山區亦有少數漫衍。其餘漫衍在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以及保山、鎮康、雲縣、永德、耿馬、瀾滄、墨江等市縣。雙江縣的布朗族主要聚居在大文鄉大忙蚌、胖品,邦丙鄉大南直、令地、忙應,沙河鄉的小邦協,勐庫鎮有少量散居。布朗族約85000人,主要棲身在中國西部的西雙版納區域,與傣族人民親密相處,因此,住房和衣飾都與傣族相似。
衣飾特點
布朗族穿着簡樸,男女皆喜歡穿青色和玄色衣服,婦女的衣裙與傣族相似,上穿緊身短衣,頭頂挽髻,用頭巾纏頭,喜歡戴大耳飾、銀手鐲等裝飾。女人戀慕野花或自編的彩花,將雙頰染紅。
男子一樣平常穿玄色或青色寬大長褲和對襟無領上衣纏頭巾。成年男子喜歡紋身。無論男女都喜歡飲酒、染齒、吸煙。布朗族有一怪異的習慣“染齒”。他們以為只有染黑的牙齒才最堅硬、最雅觀。經由染齒的男女青年才有權談戀愛。布朗族男子有文身的習俗,四肢、胸部、腹部皆刺以種種幾何圖形和飛禽走獸,然後塗上碳灰和蛇膽汁,使其不用失。
布朗族的主要舞蹈形式
臨滄、思茅區域布朗族的衣飾:男子穿玄色大面襟短上衣,下穿寬大長統褲,頭纏青色或玄色包頭,有的還帶手鐲,赤足。婦女頭纏一丈多長的青布包頭。施甸縣婦女還把包頭摺疊成三角形,靠近額頭處系著用線串成的各色玻璃珠,上身着藍布高領大襟上衣,領邊綉以花紋,左襟鑲有三條各色花紋,袖口用紅、黑、綠色布條鑲邊,上身外衣一件對襟短褂,釘上15對或20對布紐扣。婦女下身着統裙,拴腰帶,小腿上纏護腿布,戴銀環和銀手鐲,牙齒染成玄色,赤足。
西雙版納區域的布朗族衣飾:男子上身穿玄色或青色圓領長袖對襟短衫,用布鈕扣扣於胸前,下穿玄色寬襠褲;頭纏白、玄色或青色包頭巾。婦女上衣為左右兩衽的玄色無領緊身短衫,在左腋下打結,下穿玄色統裙,裙上部織有紅、白、黑三色線條,也有年輕女人穿白、紅、綠等色上衣;小腿纏白色護腿布,頭纏玄色、青色包頭巾,戴銀耳飾,下垂至肩,戴銀手鐲。年輕婦女喜歡帶各色玻璃珠,牙齒染成玄色為美(染料用鐵鍋片燒取黑煙,或者用檳榔恭弘=叶 恭弘包上草煙、石灰、檳榔果放入口中細嚼)。
此外,西雙版納的布朗族男子另有紋身的習俗。一樣平常紋於兩手臂、兩腿、胸部、背部等處。花紋為種種幾何圖案、飛禽走獸和傣族文字。布朗族男子紋身主要是為了能順遂地娶到妻子,但布朗族自己不會紋身,一樣平常是請壩區的傣族前來紋剌,並付給一定待遇。
布朗族穿着簡樸,女人戀慕野花或自編的彩花,將雙頰染紅。女子上着左右兩祚斜襟窄袖玄色小褂,小褂為圓領、緊腰、寬擺,短及臀部,在左肋下拴線打結,已婚婦女用玄色布料,未婚女人喜淺藍色或白色。里衫為無袖貼身夾衫,下穿兩條筒裙,內裙為白色,外裙有兩色,臀部以上為紅色橫條,腿下為綠色或玄色,用布條或花邊鑲飾。未婚婦女用黑或藍布包頭;已婚婦女梳髮髻,插銀簪,頂端鑲3顆棱形玻璃珠,下系銀鏈,纏包頭。婦女戴銀耳飾、項圈、手鐲等飾品。
你可能也喜歡:
帕米爾高原的塔吉克族民居
你所不知道的壯族駱越文化
古老的羌族羊圖騰文化
歷史悠久的壯族蠶絲文化
苗族酒文化,苗族飲酒習俗